小辫子

选出借代的一项()。

A、他一眨眼就爬上了树梢

B、小辫子一扭身跑开了

C、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道甘为孺子牛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下列四句中使用借代手法的是()。

A、他一眨眼就爬上了树梢。

B、小辫子一扭身跑开了。

C、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你工作中出了一点差错,一个平时爱打小报告的同事,跑到上司那里告了你一状,你觉得上司对你的态度发生了很大改变。你会()。(A)主动找上司进行解释(B)找打小报告的同事说理(C)找平时被打小报告的同事,一起研究对付办法(D)反思自己的不足,尽量注意今后不被别人抓住“小辫子”
最近,某人忽然被宣布当上了你的上司,你平时就很讨厌这个人,同时其他许多员工也不太喜欢这个人。对你来说,这是个惊讶的消息,考虑今后要与他相处’你会()。(A)害怕他给自己穿小鞋,想办法协调与他的关系(B)调离本岗位(C)谨慎行事,不要让他抓住“小辫子”(D)联合几个职工,给他点颜色看看

课文回顾。
  星期日,刚吃过午饭,李丹就忙着打扮起来了。她穿上了漂亮的花裙子,小辫子上扎了蝴蝶结。她和同学约好了,要去敬老院为爷爷奶奶们表演节目,她准备了一曲独唱。
1.李丹什么时候要去敬老院?她准备了什么节目?
__________________
2.李丹是怎样打扮自己的?用“____”画下来。

问: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答:我叫刘雨薇,五岁了。问:你是男孩还是女孩答:当然是女孩了,你看我梳着小辫子,我表弟才是男孩呢。问:你有什么本领答:我会擦桌子扫地,我打针都不哭,所以我是好孩子。问:你喜欢什么答:我喜欢芭比娃娃,但是妈妈说家里太多了,不让买新的了。问:你不喜欢什么答:我不喜欢吃胡萝卜,但是妈妈和老师说胡萝卜、吃了对身体好,我就吃了。问题:该对话体现了小朋友何种心理特点分析该小朋友这种心理现象的特点。
问: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答:我叫刘雨薇,五岁了。问:你是男孩还是女孩?答:当然是女孩了,你看我梳着小辫子,我表弟才是男孩呢。问:你有什么本领?答:我会擦桌子扫地,我打针都不哭,所以我是好孩子。问:你喜欢什么?答:我喜欢芭比娃娃,但是妈妈说家里太多了,不让买新的了。问:你不喜欢什么?答:我不喜欢吃胡萝卜,但是妈妈和老师说胡萝卜、吃了对身体好,我就吃了。问题:该对话体现了小朋友何种心理特点?分析该小朋友这种心理现象的特点。

在某班级中,数学科代表,语文科代表,英语科代表分别是涂小六,程小五,聂小七中的某一位。已知,语文科代表是喜欢扎两个小辫子的女生,家离学校最远;聂小七的家比数学科代表的家离学校近,涂小六是家中唯一的儿子。根据以上陈述,下列选项为真的是()。

A.聂小七是英语科代表,程小五是语文科代表

B.涂小六是英语科代表,程小五是语文科代表

C.聂小七是英语科代表,涂小六是语文科代表

D.程小五是英语科代表,涂小六是语文科代表

“王淑芬:(看李三辫子碍事)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子也该剪了吧?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上面这段话出自老舍的《茶馆》,下面对其所反映时代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改良”成为一种社会思潮 

B.辛亥革命后,民主的道路曲折

C.辛亥革命后彻底废除旧的陋习

D.当时的中国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居然——()   汲取——()
2.“我”和老爷爷互相道谢,因为__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的“力量”指的是
(1)善于向他人学习的精神。()
(2)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一天午后,一群小小孩子在田间的小路上追逐着一只蜻蜓。突然,蜻蜓猛地撞在树干上摔了下来。翠贞扑上去捉住了它,几个孩子抢着要,闹成一团。陶行知恰好从村里走出来,见他们的捉蜻蜓玩,便停下脚步,慈爱地抚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翠贞想了一下,回答道:“吃虫子。”“吃露水”。另一个男孩说。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蜻蜓吃虫子,苍蝇、蚊子、水里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
材料全屏

    问: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几岁啦?

    答:我叫刘雨薇,我5岁了。

    问:你是男孩还是女孩?

    答:这还用问,我当然是女孩呀,你看我扎了小辫子,我表弟才是男孩子。

    问:你有什么本领啊?

    答:我会做值日,会擦桌子,会分碗筷。我打针也不哭,所以我是好孩子。

    问:你喜欢什么啊?

    答:我很喜欢芭比娃娃,可是妈妈不给我买新的了,因为妈妈说家里有很多,不能再买了。

    问:那你不喜欢什么呢?

    答:我不喜欢胡萝卜,可是老师和妈妈说吃了对眼睛好,我就吃了。

25

【简答题】

本材料体现了该小朋友哪种心理现象?结合材料分析该小朋友这种心理现象的特点。

课内阅读轻松答。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1.从“终于”这个词里,我们能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爷爷和“我”爬上天都峰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呢?
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下面的课文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1.照样子,写词语。
笑呵呵 ___\_ ____\_ _____
2.先用“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再用“~~”画出描写“我”爬山的句子,然后填空。
文中这个比喻句把___\_比成__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
(1)在鲫鱼背前,老爷爷给“我”和爸爸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
(2)这段话运用了大量的人物对话描写。()
(3)“我”和老爷爷都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

一天午后,一群小孩子在田间的小路上追逐着一只蜻蜓。突然,蜻蜓猛地撞在树干上摔了下来。翠贞扑上去捉住了它,几个孩子抢着要,闹成一团。陶行知恰好从村里走出来,见到他们在捉蜻蜓玩,便停下脚步,慈爱地抚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翠贞想了一下,回答道:“吃虫子。”“吃露水”。另一个男孩说。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蜻蜓吃虫子,苍蝇、蚊子、水里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阳光下蜻蜓的圆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撅的。陶先生又问:“蜻挺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尾巴是指方向的。”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指着它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在它饿急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接着他将蜻蜓的头部对着孩子们说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有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孩子们入神地听着,一个小男孩伸出小手,小心翼翼地抚了一下蜻蜓的尾巴。陶先生说:“孩子们,我们观察生物,切不可将它捉来弄死。一只蜻蜓一年可以为人类消灭成千上万只蚊子。你们看,它在大自然中飞来飞去,多么自在,多么活泼!”请运用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分析上述案例。

一天午后,一群小小孩子在田间的小路上追逐着一只蜻蜓。突然,蜻蜓猛地撞在树干上摔了下来。翠贞扑上去捉住了它,几个孩子抢着要,闹成一团。陶行知恰好从村里走出来,见他们的捉蜻蜓玩,便停下脚步,慈爱地抚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翠贞想了一下,回答道:“吃虫子。”“吃露水”。另一个男孩说。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蜻蜓吃虫子,苍蝇、蚊子、水里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阳光下,蜻蜓的圆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陶先生又问:“蜻蜓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尾巴是指方向的。”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指着它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接着他将蜻蜓的头部对着孩子们说:“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有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孩子们入神地听着,一个小男孩伸出小手,小心翼翼地抚了一下蜻蜓的尾巴。陶先生说:“孩子们,我们观察生物,切不可将它捉来弄死。一只蜻蜓一年可以为人类消灭成千上万只蚊子。你们看,它在大自然中飞来飞去,多么自在,多么活泼!”请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分析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行为。
2.一天午后,一群小孩子在田间的小路上追逐着一只蜻蜓。突然,蜻蜓猛地撞在树干上摔了下来。翠贞扑上去捉住了它,几个孩子抢着要,闹成一团。陶行知恰好从村里走出来,见他们在捉蜻蜓玩,便停下脚步,慈爱地抚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翠贞想了一下,回答道:“吃虫子。”“吃露水”。另一个男孩说。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蜻蜓吃虫子,苍蝇、蚊子、水里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阳光下,蜻蜓的圆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陶先生又问:“蜻蜓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尾巴是指方向的。”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指着它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接着他将蜻蜓的头部对着孩子们说:“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有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孩子们入神地听着,一个小男孩伸出小手,小心翼翼地抚摸了一下蜻蜓的尾巴。陶先生说:“孩子们,我们观察生物,切不可将它捉来弄死。一只蜻蜓一年可以为人类消灭成千上万只蚊子。你们看,它在大自然中飞来飞去,多么自在,多么活泼!”
问题:请运用新课改的教育观分析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行为。
一天午后,一群小孩子在田问的小路上追逐着一只蜻蜒。突然,蜻蜓猛地撞在树干上摔了下来。翠贞扑上去捉住了它,几个孩子抢着要,闹成一团。陶行知恰好从村里走出来,见到他们在捉蜻蜓玩,便停下脚步,慈爱地抚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翠贞想了一下,回答道:“吃虫子。”“吃露水。”另一个男孩说。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陶行知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蜻蜓吃虫子、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阳光下蜻蜓的圆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陶行知又问:“蜻蜓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蜻蜒用尾巴在河里点水。”“尾巴是指方向的。”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指着它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一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在它饿急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接着,他将蜻蜓的头部对着孩子们说:“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有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孩子们入神地听着,一个小男孩伸出小手,小心翼翼地抚了一下蜻蜓的尾巴。陶行知说:“孩子们,我们观察生物,切不可将它捉来弄死。一只蜻蜓一年可以为人类消灭成千上万只蚊子。你们看,它在大自然中飞来飞去,多么自在,多么活泼!”请运用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从我有记忆的时候起,直到现在,凡我所曾经到过的地方,在空地上,常常看见有“变把戏”的,也叫作“变戏法”的。这变戏法的,大概只有两种——一种,是教一个猴子戴起假面,穿上衣服,耍一通刀枪;骑了羊跑几圈。还有一匹用稀粥养活,已经瘦得皮包骨头的狗熊玩一些把戏。末后是向大家要钱。一种,是将一块石头放在空盒里,用手巾左盖右盖,变出一只白鸽来;还有将纸塞在嘴巴里,点上火,从嘴角鼻孔里冒出烟焰。其次是向大家要钱。要了钱之后,一个人嫌少,装腔作势的不肯变了,一个人来劝他,对大家说再五个。果然有人抛钱了,于是再四个,三个……抛足之后,戏法就又开了场。这回是将一个孩子装进小口的坛子里面去,只见一条小辫子,要他再出来,又要钱。收足之后,不知怎么一来,大人用尖刀将孩子刺死了,盖上被单,直挺挺躺着,要他活过来,又要钱。“在家靠父母,出家靠朋友……‘哗嚓!哗嚓!’”变戏法的装出撒钱的手势,严肃而悲哀的说。别的孩子,如果走近去想仔细的看,他是要骂的;再不听,他就会打。果然有许多人“哗嚓”了。待到数目和预料的差不多,他们就捡起钱来,收拾家伙,死孩子也自己爬起来,一同走掉了。看客们也就呆头呆脑的走散。这空地上,暂时是沉寂了。过了些时,就又来这一套。俗话说,“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其实许多年间,总是这一套,也总有人看,总有人“哗嚓”,不过其间必须经过沉寂的几日。我的话说完了,意思也浅得很,不过说大家“哗嚓哗嚓”一通之后,又要静几天了,然后再来这一套。到这里我才记得写错了题目,这真是成了“不死不活”的东西。(鲁迅《伪自由书•现代史》)有人说用《现代史》这个做题目还不如用《变戏法》,你能说说用哪个题目更好吗?简述理由。

从我有记忆的时候起,直到现在,凡我所曾经到过的地方,在空地上,常常看见有“变把戏”的,也叫作“变戏法”的。 这变戏法的,大概只有两种—— 一种,是教一个猴子戴起假面,穿上衣服,耍一通刀枪;骑了羊跑几圈。还有一匹用稀粥养活,已经瘦得皮包骨头的狗熊玩一些把戏。末后是向大家要钱。 一种,是将一块石头放在空盒里,用手巾左盖右盖,变出一只白鸽来;还有将纸塞在嘴巴里,点上火,从嘴角鼻孔里冒出烟焰。其次是向大家要钱。要了钱之后,一个人嫌少,装腔作势的不肯变了,一个人来劝他,对大家说再五个。果然有人抛钱了,于是再四个,三个…… 抛足之后,戏法就又开了场。这回是将一个孩子装进小口的坛子里面去,只见一条小辫子,要他再出来,又要钱。收足之后,不知怎么一来,大人用尖刀将孩子刺死了,盖上被单,直挺挺躺着,要他活过来,又要钱。 “在家靠父母,出家靠朋友……‘哗嚓!哗嚓!’”变戏法的装出撒钱的手势,严肃而悲哀的说。 别的孩子,如果走近去想仔细的看,他是要骂的;再不听,他就会打。 果然有许多人“哗嚓”了。待到数目和预料的差不多,他们就捡起钱来,收拾家伙,死孩子也自己爬起来,一同走掉了。 看客们也就呆头呆脑的走散。 这空地上,暂时是沉寂了。过了些时,就又来这一套。俗话说,“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其实许多年间,总是这一套,也总有人看,总有人“哗嚓”,不过其间必须经过沉寂的几日。我的话说完了,意思也浅得很,不过说大家“哗嚓哗嚓”一通之后,又要静几天了,然后再来这一套。 到这里我才记得写错了题目,这真是成了“不死不活”的东西。(鲁迅《伪自由书•现代史》)文中句子写道“到这里我才记得写错了题目”,是作者真写错了题目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