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选官制度是保证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历代统治者对此极为关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夫长吏多出于郎中、中郎,吏二千石子弟,选郎吏又以富訾,未必贤也……今则不然。累日以取贵,积久以致官,是以廉耻贸乱,贤不肖混淆,未得其真。臣愚以为使诸列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以给宿卫,且以观大臣之能;所贡贤者有赏,所贡不肖者有罚。夫如是,诸吏二千石皆尽心于求贤,天下之士可得而官使也。

——摘编自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二今一国之士多者千数,或流徙异邦,或取给殊方,面犹不识,况尽其才力。而中正知与不知,其当品状,采誉于台府,纳毁于流言。任己则有不识之蔽,听受则有彼此之偏。所知者以爱憎夺其平,所不知者以人事乱其度;既无乡老纪行之誉,又非朝廷考绩之课;遂使进官之人,弃近求远,背本逐末。位以求成,不由行立,品不校功,党誉虚妄。损政制道五也。

——摘编自《晋书》

材料三科举考试成为了把各种信仰、种族、观念、家庭背景、经济利益不同的人与国家政治取向联结在一起的纽带,成了增强社会凝聚力和整合社会各种力量的粘合剂。庞大的中国拥有如此众多的民族和各种利益不同的集团、人群,不但没有向西欧那样分裂成众多小国而是不断走向统一,科举考试制度的凝聚作用不可忽视。

——摘编自杨光《科举考试拯救了中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初官僚存在的问题并概括汉代对举荐人赏罚的标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九品中正制度存在的弊端。

(3)结合材料三说明明清时期科举制的变化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度的积极影响。

相关标签: 九品中正制  

答案
查看答案
相关试题
“选贤与能”是西周以前就已出现的用人观念,就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而言,下列关于朝代与选士制度的匹配正确的是()
A.两汉——察举制B.魏晋——九品中正制C.隋唐以后——科举制D.两汉——九品中正制

中国封建社会有三大选官制度,分为汉代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下列材料中体现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理解正确的是:() ①《后汉书·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②《晋宣帝集》有司马懿除九品、州置大中正议:“案九品之状,诸中正即未能料究人才,以为可除九制,州置大中正”。 ③《旧唐书·房玄龄》载:“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

A、①察举制②科举制③九品中正制

B、①九品中正制②察举制③科举制

C、①察举制②九品中正制③科举制

D、①科举制②九品中正制③察举制

史书载:九品中正制之设“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尤有乡论余风”。这表明实行之初的九品中正制

A.沦为士族垄断政权的工具

B.可以防范世家大族垄断官场

C.完全不同于汉代的察举制

D.主要以出身门第为选拔标准

按出现的时间由早到晚排序,顺序正确的是(  )。

A、察举学校制度、世卿世禄制度、九品中正制度、科举制度

B、九品中正制度、察举学校制度、世卿世禄制度、科举制度

C、世卿世禄制度、察举学校制度、九品中正制度、科举制度

D、察举学校制度、九品中正制度、世卿世禄制度、科举制度

最新解答的试题
付款人在进行付款时无()

A.形式审查义务

B.实质审查义务

C.附带审查义务

D.票据外有关事项的审查义务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下列人员中,可以提议召开股东会临时会议的是()。
A.总经理B.人数过半数的股东C.监事会主席D.人数为半数的董事
关于股份有限公司中的监事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监事会负责提议聘请或更换外部审计机构B.监事会主席和副主席由全体监事过半数选举产生C.监事会中的职工代表的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一D.监事会应至少每6个月召开一次会议
三北精神的科学内涵
阿里巴巴提供了“企业名称认证”“企业身份认证”不同种类的认证,可以根据自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