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社会心理学》作业及答案2

归因指的是()。

A.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或他本人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

B.一个观察者根据内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或他本人的外部状态的推论过程

C.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

D.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作出有关本人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

本题答案:
A
利他行为是指()。

A.一种对他人无私帮助行为

B.一种自觉自愿、有益于他人的行为

C.一种不期望任何形式报答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

D.一种不期望任何形式报答的、自觉自愿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

本题答案:
D
语义差异量表是由心理学家()等人于1957年发展起来的。

A.维纳

B.奥斯古德

C.奥利多斯

D.李凯特

本题答案:
B
心理学家()1957提出,群体一起来解决问题,具有个人所没有的特殊“脑力激励”作用,使人们找到更多、更具有新颖性和独创性的问题解决方法。

A.洛伦茨

B.多拉德

C.奥斯本

D.米尔格莱姆

本题答案:
C
()是研究者亲临现场,对被试的某些行为作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的一种方法。

A.档案法

B.调查法

C.现场研究

D.模拟实验

本题答案:
C
1963年()在美国耶鲁大学进行的权威-服从实验,是其一系列有影响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最有影响的一个研究。

A.洛伦茨

B.多拉德

C.米尔格莱姆

D.阿希

本题答案:
C
社会心理学起源于()。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法国

本题答案:
A
()指每一被试在各种实验条件下的机会是完全均等的。

A.随机分配

B.分组分配

C.条件分配

D.随时分配

本题答案:
A
挫折-侵犯理论最初是由心理学家多拉德等人于()年提出的。

A.1939

B.1940

C.1938

D.1937

本题答案:
A
()指个人为未来可能的失败制造保护性借口所采取的措施。

A.自我价值保护

B.自我阻抑策略

C.人际吸引水平的增减规律

D.自我安慰策略

本题答案:
B
社交距离的近范围为()英尺。

A.1.5~2.5

B.12~15

C.2.5~4

D.4~7

本题答案:
D
要从态度预测行为,有几个条件,其中一个条件是()。

A.社会环境

B.个人的特征

C.最突出的态度

D.情感性

本题答案:
C
人的心理交往需要是通过()途径形成起来的。

A.印刻

B.本能需要

C.条件作用(学习)

D.自我超越

本题答案:
ABC
沟通的意义有:()。

A.沟通是社会概念形成的途径

B.沟通提供人身心发展必须的信息

C.人凭借沟通交换信息并建立与维持相互联系

D.沟通是自我概念形成的途径

本题答案:
BCD
根据外显行为是否从众,及行为与内在的自我判断是否一致,可以将从众行为分为()三类。

A.真从众

B.权宜从众

C.不从众

D.假从众

本题答案:
ABC
减少和消除认知不协调的途径有()。

A.改变或否定不协调认知因素的一方

B.同时改变不协调认知因素双方的强度

C.引进新的认知因素,改变原有认知因素间的不协调关系

D.改变不协调认知因素双方的深度

印象的定向作用包括:()。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光环效应

D.久因效应

人际关系发展有()阶段。

A.定向阶段

B.情感探索阶段

C.感情交流阶段

D.稳定交往阶段

人们的行为受制约于二个方面因素:()。

A.性格

B.态度

C.外部情境压力

D.行动

人际关系从融洽的状态走向终结,通常要经历()阶段。

A.分歧

B.收敛

C.冷漠

D.逃避

E.终止

个人特征包括()。

A.才能

B.外貌吸引力

C.个性品质

D.口才

认知不协调通常在()四种情况下出现。

A.逻辑的违背

B.文化价值的冲突

C.观念层次的冲突

D.新旧经验的矛盾

从众的原因有()。

A.盲目崇拜

B.行为参照

C.对偏离的恐惧

D.群体的凝聚力

伦理性原则包括:()。

A.自愿参加原则

B.接近真实生活原则

C.有利研究设计原则

D.自由终止原则

E.充足补救原则

沟通能力自我提高的途径有()。

A.评价自己的沟通状况

B.编制改善沟通的自我计划

C.提高沟通的准确性

D.评价他人的沟通状况

社会心理学方法论原则有:()。

A.客观原则

B.分析与综合原则

C.宏观与微观相统一的原则

D.伦理性原则

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1958)通过分析典型的态度变化例证,提出态度变化是分三个阶段的。这三个阶段包括()。

A.依从

B.认同

C.内化

D.同化

人们通常运用的自我防卫策略主要有:()。

A.笼统拒绝

B.贬损来源

C.歪曲信息

D.论点辩驳

E.合理化作用及其它防御方式

人的自我空间只允许已经在心理上建立起了安全感、情感上已经接纳的人来分享。()

A.错误

B.正确

准确是沟通成功的前提。()

A.错误

B.正确

合法权力指社会赋予了卷入社会角色关系的一方更多的影响力,从而使另一方认为自己有服从的义务。()

A.错误

B.正确

沟通过程的要素包括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人四部分。()

A.错误

B.正确

维纳等人研究发现,外控者倾向于有高成就动机,而内控者倾向于低成就动机。()

A.错误

B.正确

脑力激励法是由心理学家扎琼克1957提出。()

A.错误

B.正确

群体决策比个人决策更具有冒险性的现象,就称为“冒险转移”。()

A.错误

B.正确

敌意与侵犯最大的差别是它没有明确的社会规范。()

A.错误

B.正确

根据有关的外部信息、线索对人的内在状态或依据外在行为表现推测行为原因的过程,称为归因,也叫归因过程。()

A.错误

B.正确

社会心理学的目标是科学地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人的社会行为。()

A.错误

B.正确

触摸被认为是人际交往最有力的方式。()

A.错误

B.正确

人们的自我概念是相对不稳定的。()

A.错误

B.正确

外控者相信自己可以发挥作用,所以其态度与行为方式是积极。()

A.错误

B.正确

态度是一种心理反应。()

A.错误

B.正确

社会交换论者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本质上是一个人试图尽可能获得最大奖励,同时又尽可能少地付出代价的社会交换过程。()

A.错误

B.正确

信息的重复可以增加人们的好感。()

A.错误

B.正确

“留面子效应”指人们拒绝了一个大的要求后,对较小要求的接受性出现增加的现象。()

A.错误

B.正确

社会角色关系等同于普遍情感联系性质的人际情感关系。()

A.错误

B.正确

所谓群体极化,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

A.错误

B.正确

个体选择比较的对象一般是与自己在各种自然和社会的特征上相接近的人。()

A.错误

B.正确

态度是个人指向一定对象,有一定观念基础的评价性持久反应倾向。()

A.错误

B.正确

态度改变是在一定的社会影响下,在既有的态度背景上形成新的态度的过程。其实质是个人的继续社会化。()

A.错误

B.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