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枯病

防治水稻纹枯病最佳的药剂是()。
A.井岗霉素
B.波尔多液
C.多菌灵
D.托布津

对小麦纹枯病防效好的药剂是()。

A.赤霉素

B.莲霉素

C.阿维菌素

D.井岗霉素

水稻病害中能够产生毒素引起稻株中毒的是()。

A、纹枯病

B、稻曲病

C、稻瘟病

D、白叶枯病

防治水稻纹枯病哪一种药剂防治效果较好?()

A、多菌灵

B、井冈菌素

C、三唑酮

D、百菌清

轮作可防治()等病害。

A、玉米丝黑穗病

B、水稻纹枯病

C、棉花黄萎病

D、小麦条锈病

E、棉花枯萎病

下列哪种病害的症状不会出现畸形特征?()

A、松瘤锈病

B、水稻纹枯病

C、十字花科根肿病

D、根结线虫病

有利于小麦纹枯病发生的条件是高温高湿,冬麦早播()。

A.花期降水

B.蚜虫发生量大

C.自生麦苗多

D.田间密度大

水稻纹枯病的病斑为()。

a.梭形暗绿色

b.椭圆形灰绿或灰褐色

c.圆形黑褐色

d.不定形黄褐色

()的病害循环为单循环类型。

A、玉米丝黑穗病

B、稻瘟病

C、水稻纹枯病

D、小麦散黑穗病

E、油菜菌核病

()的寄主范围广泛。

A、十字花科根肿病菌

B、马铃薯晚疫病菌

C、小麦赤霉病菌

D、油菜菌核病菌

E、水稻纹枯病菌

原物有性世代产生子囊孢子的植物病害有().

A、瓜类白粉病

B、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

C、梨锈病

D、小麦赤霉病

E、水稻纹枯病

病原物无性世代产生分生孢子的植物病害有()。

A、稻瘟病

B、葡萄霜霉病

C、茄科蔬菜青枯病

D、小麦条锈病

E、水稻纹枯病

下列病害发生后,除导致产量降低外,病原物还会产生毒素污染农产品的是()

A、小麦白粉病

B、小麦条锈病

C、小麦赤霉病

D、小麦纹枯病

下列哪一病害,侵染后可引起烂种烂芽,植物基部可明显縊缩倒伏枯死()。

A、水稻纹枯病

B、油菜菌核病

C、棉花立枯病

D、玉米大小斑病

稻瘟病于田间扩散主在靠风传播分生孢子,水稻白叶病菌则主要靠流水传播菌而稻纹枯病的田间扩散只能靠丝于株间蔓延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转基因技术,是指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以此引起生物体性状可遗传的修饰。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情况不属于转基因技术的是:
A.把青椒种子送上天空,使其在完全失重状态下发生基因突变来培育“彩色青椒”
B.将外源抗真菌基因导入小麦,防治小麦赤霉病、纹枯病、根腐病等真菌性病害
C.用反转汞病毒作为载体,把腺苷脱氨酶基因转染至一名患DNA缺陷症女孩的淋巴细胞,使这个患者先天缺损的免疫系统趋于正常
D.运用反转汞病毒为载体携带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动物,相继培育出快速生长的转基因猪、羊、鸡、兔和牛等

(四十一)  【给定资料】  1.立春之际,阳光照着一片片返青的麦苗,它们密一块稀一块的。记者乘车从盱眙县城往仇集镇去,正是加强田间管理的重要时候,却极少见到田间有人,沿途20多公里,仅在河桥镇境内看到一个60岁左右的男子在田间撒化肥。同行的王长军所长说,这个老农还算懂得农时,只是今天有阳光,不应撒肥,而应打穴深施。撒肥会造成肥料流失,同时还破坏环境。  为什么没有基层农技人员来指导农民呢?“我们实在没力量一个村一个村去跑!”到了仇集镇,农业技术服务站的刘国钧站长向记者诉说了他的苦恼。他48岁,淮阴农校毕业,又上了南京农业大学的农学大专,在基层干农技工作已31年。“以前,农技人员到乡镇农技站工作,上浮一级工资,下村还有补贴,当时农艺师的工资比乡镇党委书记还高,农技人员工作很卖力。从1999年至2008年间,一分钱工资都不发了,让我们靠卖农药种子维持生计,没门路经营农资的就四处打工。一年多前县里进行改革,凭考分择优上岗,才重新给上岗者发工资。直到去年12月,我的月工资是1151元,是全县乡镇农技人员中最高的,但只有土管、司法人员的1/3。从今年1月起增加了省标部分工资,我的月工资增至1663元,仍不及镇上公务员的一半,还没有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等。”  “除了待遇低,基层农技人员还存在着业务素质偏低、年龄结构老化、后继乏人的严峻局面。”刘站长忧心地说,“我站人员平均年龄已在45岁以上,有3人分工在农口,但真正学农学的只有我一人,其他人对查虫害看苗情都不太懂。有时县里培训安排3天,但乡镇农技员去了两天,第三天就要回家忙地里的活。”  大丰市万盈镇农技服务站吴俊山站长对记者说,从2005年以来,大丰市乡镇农技站中没有进过一个学农专业的毕业生,现在全市乡镇农技人员中,50岁以上的占35%~40%,30~40岁的占30%,30岁以下的基本没有。  仇集镇因农技指导不足发生病虫害、草害等使去年农业生产受到的损失:约有2000亩玉米发生粗缩病,基本绝收,每亩减产200斤,农民减收400万元;200亩小麦患小麦吸浆虫,农户损失16万元;2000亩水稻患水稻稻曲病,减产40%,减少收入80万元。  农技员给记者算了另一笔账:一般农户都是粗放播种小麦,每亩要用种35~40斤,如果在农技员指导下采取群体质量栽培技术,每亩只要用种20斤,如能采取精量化播种,每亩只要10斤左右,每亩分别可节省成本30~60元;如农户按科学配方施肥,每亩可比一般农资经营户向农民推销的用肥量节省20~30元;在3~4月间防治纹枯病用药3次,如能及时准确用药,每亩能节省10元左右。以上每亩共可节省开支60~100元,从全镇现在种植的7万亩小麦来看,农户就可少花420万~700万元。  2.我国人多地少,户均经营规模小,而且每户耕种的土地田块分散,相邻田块间的品种“插花”经营。这种经营规模的超小型和分散经营,不仅不利于农作物的田间管理,而且不利于农户采用“规模性技术”,如机械技术、生物技术、化学除草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和中低产田改造技术等现代农业技术。再加上农民经济实力有限、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极大地阻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4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80%以上的水平。”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潘海平在召开有关农业科技管理会议时作了上述表述。  潘海平同时表示,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近年来虽然有了大幅提高,但在一些领域成果供给能力依然薄弱。统计数据显示,除大宗粮棉油等主要农作物育种外,50%以上的生猪、蛋肉鸡、奶牛良种以及90%以上的高端蔬菜花卉品种依赖进口;70%以上的先进农产品加工成套设备依赖进口,大多数国产农机产品仅相当于发达国家上世纪70年代水平。  此外,无论从社会总投入还是从公共财政投入看,我国农业研发投入水平远低于全国科技的平均投入水平。农业科技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和社会效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对农业科研的投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用于农业科研的投资与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以上,而我国仅为0.17%~0.27%。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统计数字来看,我国农业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远远小于农业GDP的比重。特别是政府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资强度增长缓慢,总量不足。在1988~1999年间,我国农业科研政府投资强度平均增长率为-2.47%,投资强度平均为0.193%,1997年后有所增加,2002年达到0.339%,但2003年又下降到0.312%,还不到1981~1985年期间世界平均水平0.76%的一半,也明显低于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0.35%。  3.作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成就毋庸置疑。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全球累计达到11亿亩,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7000万人的吃饭问题,他拥有超过1000亿元的品牌价值……  饥荒年代亲眼看到的饿殍满地的悲惨情景,一直刺痛着袁隆平的心,这成为他孜孜不倦研究提高粮食单产方法的最大动因。他常说,“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中国多一点粮食不怕,若少一点粮食,你试试看”……这些朴素的语言,道出了他对祖国的一片赤诚。当有人抱怨国家对杂交水稻研究的投入不够时,袁隆平说,“国家困难,不能太贪”;当拿到世界粮食奖12.5万美元奖金后,他全部捐献出来,用来奖励在农业科研、教育、技术推广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的农业科技人员。  当今,农学院的老师只会“纸上谈兵”,学农的学生不会下田种地的情况并不罕见。很多冠以硕士、博士、教授、博导名头的学者,缺乏对常识、对社会、对国情的起码了解,满足于做一些外文翻译和文字堆砌工作,偏激固执,信口开河,做了很多对社会发展并无多少益处的“空头学问”。而袁隆平恰恰相反,他是田野里的科学家,田野就是他的实验室。“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这句袁隆平的名言足以让很多埋在故纸堆里的“学问家”感到羞愧。  袁隆平曾说,硬要说杂交水稻的成功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其中的“第一秘诀”就是不囿于现存结论的创新思维。在袁隆平所处的年代,水稻方面的鸿儒大家有很多,但他们不敢也无法突破前人,最终没有产生什么创新性成果。而袁隆平作为一名普通中专教师,却对“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金科玉律”提出质疑,根据实践提出了相反的设想,开始了独辟蹊径的研究。  袁隆平是中国科学界一个难得的帅才,他不是一枝独秀,而是用自己的火炬点燃了一片火炬。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形成了一支高质量的杂交水稻的人才梯队。上世纪,他曾把自己发现的野生稻资料无私地提供给各地的科研机构,从而大大推进了杂交水稻在全国的研究。他还把政府拨给的数千万元资金奉献出来,组织起全国的协作单位共同研究、共同分享。袁隆平的学生邓华凤根据老师的思路,历经两年使两系法杂交水稻的设想变成现实。报奖时,邓华凤想在名单上把袁隆平排在第一的位置,袁隆平却坚称,不排第一、不排名。  【问题】  “给定资料1~3”反映出我国农业科技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假设你是一名人大代表,请就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建议。  要求:条理清楚,所提措施具体、有针对性。不超过400字。

(四十一)  【给定资料】  1.立春之际,阳光照着一片片返青的麦苗,它们密一块稀一块的。记者乘车从盱眙县城往仇集镇去,正是加强田间管理的重要时候,却极少见到田间有人,沿途20多公里,仅在河桥镇境内看到一个60岁左右的男子在田间撒化肥。同行的王长军所长说,这个老农还算懂得农时,只是今天有阳光,不应撒肥,而应打穴深施。撒肥会造成肥料流失,同时还破坏环境。  为什么没有基层农技人员来指导农民呢?“我们实在没力量一个村一个村去跑!”到了仇集镇,农业技术服务站的刘国钧站长向记者诉说了他的苦恼。他48岁,淮阴农校毕业,又上了南京农业大学的农学大专,在基层干农技工作已31年。“以前,农技人员到乡镇农技站工作,上浮一级工资,下村还有补贴,当时农艺师的工资比乡镇党委书记还高,农技人员工作很卖力。从1999年至2008年间,一分钱工资都不发了,让我们靠卖农药种子维持生计,没门路经营农资的就四处打工。一年多前县里进行改革,凭考分择优上岗,才重新给上岗者发工资。直到去年12月,我的月工资是1151元,是全县乡镇农技人员中最高的,但只有土管、司法人员的1/3。从今年1月起增加了省标部分工资,我的月工资增至1663元,仍不及镇上公务员的一半,还没有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等。”  “除了待遇低,基层农技人员还存在着业务素质偏低、年龄结构老化、后继乏人的严峻局面。”刘站长忧心地说,“我站人员平均年龄已在45岁以上,有3人分工在农口,但真正学农学的只有我一人,其他人对查虫害看苗情都不太懂。有时县里培训安排3天,但乡镇农技员去了两天,第三天就要回家忙地里的活。”  大丰市万盈镇农技服务站吴俊山站长对记者说,从2005年以来,大丰市乡镇农技站中没有进过一个学农专业的毕业生,现在全市乡镇农技人员中,50岁以上的占35%~40%,30~40岁的占30%,30岁以下的基本没有。  仇集镇因农技指导不足发生病虫害、草害等使去年农业生产受到的损失:约有2000亩玉米发生粗缩病,基本绝收,每亩减产200斤,农民减收400万元;200亩小麦患小麦吸浆虫,农户损失16万元;2000亩水稻患水稻稻曲病,减产40%,减少收入80万元。  农技员给记者算了另一笔账:一般农户都是粗放播种小麦,每亩要用种35~40斤,如果在农技员指导下采取群体质量栽培技术,每亩只要用种20斤,如能采取精量化播种,每亩只要10斤左右,每亩分别可节省成本30~60元;如农户按科学配方施肥,每亩可比一般农资经营户向农民推销的用肥量节省20~30元;在3~4月间防治纹枯病用药3次,如能及时准确用药,每亩能节省10元左右。以上每亩共可节省开支60~100元,从全镇现在种植的7万亩小麦来看,农户就可少花420万~700万元。  2.我国人多地少,户均经营规模小,而且每户耕种的土地田块分散,相邻田块间的品种“插花”经营。这种经营规模的超小型和分散经营,不仅不利于农作物的田间管理,而且不利于农户采用“规模性技术”,如机械技术、生物技术、化学除草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和中低产田改造技术等现代农业技术。再加上农民经济实力有限、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极大地阻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4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80%以上的水平。”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潘海平在召开有关农业科技管理会议时作了上述表述。  潘海平同时表示,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近年来虽然有了大幅提高,但在一些领域成果供给能力依然薄弱。统计数据显示,除大宗粮棉油等主要农作物育种外,50%以上的生猪、蛋肉鸡、奶牛良种以及90%以上的高端蔬菜花卉品种依赖进口;70%以上的先进农产品加工成套设备依赖进口,大多数国产农机产品仅相当于发达国家上世纪70年代水平。  此外,无论从社会总投入还是从公共财政投入看,我国农业研发投入水平远低于全国科技的平均投入水平。农业科技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和社会效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对农业科研的投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用于农业科研的投资与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以上,而我国仅为0.17%~0.27%。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统计数字来看,我国农业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远远小于农业GDP的比重。特别是政府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资强度增长缓慢,总量不足。在1988~1999年间,我国农业科研政府投资强度平均增长率为-2.47%,投资强度平均为0.193%,1997年后有所增加,2002年达到0.339%,但2003年又下降到0.312%,还不到1981~1985年期间世界平均水平0.76%的一半,也明显低于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0.35%。  3.作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成就毋庸置疑。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全球累计达到11亿亩,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7000万人的吃饭问题,他拥有超过1000亿元的品牌价值……  饥荒年代亲眼看到的饿殍满地的悲惨情景,一直刺痛着袁隆平的心,这成为他孜孜不倦研究提高粮食单产方法的最大动因。他常说,“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中国多一点粮食不怕,若少一点粮食,你试试看”……这些朴素的语言,道出了他对祖国的一片赤诚。当有人抱怨国家对杂交水稻研究的投入不够时,袁隆平说,“国家困难,不能太贪”;当拿到世界粮食奖12.5万美元奖金后,他全部捐献出来,用来奖励在农业科研、教育、技术推广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的农业科技人员。  当今,农学院的老师只会“纸上谈兵”,学农的学生不会下田种地的情况并不罕见。很多冠以硕士、博士、教授、博导名头的学者,缺乏对常识、对社会、对国情的起码了解,满足于做一些外文翻译和文字堆砌工作,偏激固执,信口开河,做了很多对社会发展并无多少益处的“空头学问”。而袁隆平恰恰相反,他是田野里的科学家,田野就是他的实验室。“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这句袁隆平的名言足以让很多埋在故纸堆里的“学问家”感到羞愧。  袁隆平曾说,硬要说杂交水稻的成功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其中的“第一秘诀”就是不囿于现存结论的创新思维。在袁隆平所处的年代,水稻方面的鸿儒大家有很多,但他们不敢也无法突破前人,最终没有产生什么创新性成果。而袁隆平作为一名普通中专教师,却对“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金科玉律”提出质疑,根据实践提出了相反的设想,开始了独辟蹊径的研究。  袁隆平是中国科学界一个难得的帅才,他不是一枝独秀,而是用自己的火炬点燃了一片火炬。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形成了一支高质量的杂交水稻的人才梯队。上世纪,他曾把自己发现的野生稻资料无私地提供给各地的科研机构,从而大大推进了杂交水稻在全国的研究。他还把政府拨给的数千万元资金奉献出来,组织起全国的协作单位共同研究、共同分享。袁隆平的学生邓华凤根据老师的思路,历经两年使两系法杂交水稻的设想变成现实。报奖时,邓华凤想在名单上把袁隆平排在第一的位置,袁隆平却坚称,不排第一、不排名。  【问题】  “给定资料1~3”反映出我国农业科技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假设你是一名人大代表,请提交一份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建议。  要求:条理清楚,所提措施具体、有针对性。不超过400字。

给定资料
1.2010年,全球重要粮食出口国俄罗斯颁布粮食出口禁令,印度、澳大利亚等粮食大国也面临粮食减产,引发了全球粮食危机是否到来的争议。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公布的"2010年粮食安全风险指数"显示,中国在163个经济体中位列第96位,被评为"中度风险"国家。但有关专家认为,对待粮食问题要居安思危。从长远看,国内粮食形势不容乐观,应该未雨绸缪。
美国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屡次以粮食出口为筹码,改变别国政策。美国地缘政治学者威廉·恩道尔2007年出版的《粮食战争》一书介绍,1965至1967年,美国对印度限制粮食出口,迫使印度改变了反对美国入侵越南的政策。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
美国战略家布热津斯基也认为中国的粮食依赖进口很危险。他在其名著《大棋局》中称:"中国能源消耗的增长速度,早已大大超过了国内能源生产的增长。这种增幅的差别还会扩大,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长继续保持很高速度的话,就更是如此。粮食的情况也是如此。即使中国人口的增幅下降,人口增加的绝对数字仍然很大。在这种情况下,粮食进口对于中国国内民生和政治稳定变得更为重要。粮食依赖进口,将不仅因成本较高而造成中国的经济资源紧张,而且也会使中国更容易受到外部压力的打击。"
2011年2月,中国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说:"目前,全球年粮食贸易量仅相当于中国年粮食消费量的四成多,依靠大量进口解决粮食问题不现实。"
早在十多年前,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就提出了引起巨大争议的"谁来养活中国"这个命题,确切地说,这个题目的准确含义是"谁有能力出售中国所需的粮食"。直到近几年,他还认为,中国人的外汇储备足够买粮,并非在经济上不能养活自己,而是说如果中国的粮食缺口大了,各粮食出口国能否给中国提供足够的粮食。
2.随着全球粮食危机的风险隐现,"粮食安全"成为群众关注的话题。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就"粮食安全"问题与网友进行交流时说,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耕地占用随之增加。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我国土地违法案件平均每天85起,其中大量是违规占用耕地事件。据国家统计局资料预测,到2050年,非农用建设用地将达4800万亩以上,其中估计要占用耕地1300万亩。
"人增、地减、粮紧"--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用6个字概括"十二五"期间我国面临的粮食形势,并认为这种情况"相当长时间缓解不了"。
全国政协常委、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钱克明指出,我国耕地总量逐年减少,1996年至2008年耕地减少1.25亿亩,年均减少1000多万亩,到2020年确保18亿亩耕地的压力巨大。
九三学社中央指出,在耕地质量下降的同时,居高不下的水土流失比例以及耕地污染日益加剧的情况,对现有耕地质量无异于雪上加霜。
同时,气候变暖也增加了中国达到未来粮食生产目标的困难,对农业生产的物质投入和技术管理的要求都将更高,农业额外投入将会增加。据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所著的《中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及预警》一书分析,过去30年我国粮食增产中各因素的贡献,气候变化一项为-2%。
2007年4月23日,中国气象局原局长秦大河表示:"从现在到2020年和2030年,中国内地的气温会增加0.5到4.2摄氏度,将使中国农业减产5%至10%。其中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作物均以减产为主。"
目前,中国农业产值因病虫害造成的损失约为20%至25%,气温上升后,很多害虫的分布区可能扩大,生长季延长,杂草的生长条件也将更加优越,而要维持此前的农业产量,可能要投入更多的农药和除草剂。
3.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有重视农业科技的优良传统,很早就发明了精耕细作、合理施肥等技术,这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农业以高科技应用为基础,取得了更为辉煌的成就。中国以只占7%的土地,养育了世界上1/5的人口。在农业科技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贡献已经从1949年的20%提高到42%。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因单产提高增产粮食2127万吨,对增产的贡献率达到85.8%。新品种新技术、新型农技推广网络、综合防灾减灾技术等农业科技创新和大面积推广应用,为粮食增产提供了重要支撑作用。(我国现代农业已经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的关键阶段。)
与我国相同,世界各国均把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战略举措。从农业生产要素角度来看,美国、俄罗斯等人少地多的国家,大力发展以机械技术为依托的劳动力替代技术,走劳动力节约的发展道路;日本、荷兰等人多地少的国家,大力发展资源替代技术,利用生物、化学技术弥补土地的不足,走资源节约的道路;英国、德国等人地比例中等的国家,既用机械替代劳动力,也用生物、化学技术弥补土地的不足,走综合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的道路。无论哪种发展形式,各国无一例外地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战略,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现在,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农业科技贡献率平均达到70%以上。
4.初秋时节,踏访五河县头铺镇养殖场,你听得见猪叫,闻不见臭味;看得见猪舍,见不到污水,更没有蚊虫苍蝇。去年初,养殖户马传召采用了从国外引进的发酵床养猪技术,不但生态环保,而且效益可观,每头出栏生猪净增收90~150多元。据悉,蚌埠市从2005年开始组织开展"发酵床生猪清洁养殖技术"引智项目,目前已推广近10万平方米猪舍,累计生产优质肉猪近20万头,产值超过2亿元。这是安徽省农业引智成果的一个缩影。
"安徽农业‘大’而不‘强’,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存在不小差距。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农业引智工作大有可为。"2004年,安徽省外国专家局就与省农委联合印发《引智工作进一步为"三农"服务的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引智工作的优势,加大为"三农"服务力度。安徽省外国专家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十一五"以来,安徽省在引智项目结构、重点项目上突出向农业倾斜,每年实施的农业引智项目、重点项目均占全国项目的半数以上。日本葡萄、美国黑李、法国朗德鹅等陆续引进,果蔬节水增效栽培、发酵床生态养猪、稻鸭共作技术等不断推广,结出了累累硕果。
发展现代农业,国外优质品种和先进技术值得引进,一些先进的生产方式、管理经验更加值得借鉴。2007年以来,安徽省先后组织3批59人次农村致富创业带头人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赴日本研修培训,学习日本"一村一品"的先进理念和运作模式。
合肥市大圩镇新民村借鉴日本"一村一品"经验,把葡萄产业发展成为全村支柱产业,打响了大圩葡萄特色品牌。截至目前,新民村葡萄种植面积已达3000多亩,年产优质葡萄500多万公斤,销售额超过3500万元,占全村总收入的65%~70%。
5.立春之际,阳光照着一片片返青的麦苗,它们密一块稀一块的。记者乘车从盱眙县城往仇集镇去,正是加强田间管理的重要时候,却极少见到田间有人,沿途20多公里,仅在河桥镇境内看到一个60岁左右的男子在田间撒化肥。同行的王长军所长说,这个老农还算懂得农时,只是今天有阳光,不应撒肥,而应打穴深施。撒肥会造成肥料流失,同时还破坏环境。
为什么没有基层农技人员来指导农民呢?"我们实在没力量一个村一个村去跑!"到了仇集镇,农业技术服务站的刘国钧站长向记者诉说了他的苦恼。他48岁,淮阴农校毕业,又上了南京农业大学的农学大专,在基层干农技工作已31年。"以前,农技人员到乡镇农技站工作,上浮一级工资,下村还有补贴,当时农艺师的工资比乡镇党委书记还高,农技人员工作很卖力。从1999年至2008年间,一分钱工资都不发了,让我们靠卖农药种子维持生计,没门路经营农资的就四处打工。一年多前县里进行改革,凭考分择优上岗,才重新给上岗者发工资。直到去年12月,我的月工资是1151元,是全县乡镇农技人员中最高的,但只有土管、司法人员的1/3。从今年1月起增加了省标部分工资,我的月工资增至1663元,仍不及镇上公务员,的一半,还没有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等。"
"除了待遇低,基层农技人员还存在着业务素质偏低、年龄结构老化、后继乏人的严峻局面。"刘站长忧心地说,"我站人员平均年龄已在45岁以上,有3人分工在农口,但真正学农学的只有我一人,其他人对查虫害看苗情都不太懂。有时县里培训安排3天,但乡镇农技员去了两天,第三天就要回家忙地里的活。"
大丰市万盈镇农技服务站吴俊山站长对记者说,从2005年以来,大丰市乡镇农技站中没有进过一个学农专业的毕业生,现在全市乡镇农技人员中,50岁以上的占35%~40%,30~40岁的占30%,30岁以下的基本没有。
仇集镇因农技指导不足发生病虫害、草害等使去年农业生产受到的损失:约有2000亩玉米发生粗缩病,基本绝收,每亩减产200斤,农民减收400万元;200亩小麦患小麦吸浆虫,农户损失16万元;2000亩水稻患水稻稻曲病,减产40%,减少收入80万元。
农技员给记者算了另一笔账:一般农户都是粗放播种小麦,每亩要用种35~40斤,如果在农技员指导下采取群体质量栽培技术,每亩只要用种20斤,如能采取精量化播种,每亩只要10斤左右,每亩分别可节省成本30~60元;如农户按科学配方施肥,每亩可比一般农资经营户向农民推销的用肥量节省20~30元;在3~4月间防治纹枯病用药3次,如能及时准确用药,每亩能节省10元左右。以上每亩共可节省开支60~100元,从全镇现在种植的7万亩小麦来看,农户就可少花420万~700万元。
6.我国人

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4.答题时请认准题号.避免答错位置影响考试成绩。5.作答时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有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二、给定资料1.2010年,全球重要粮食出口国俄罗斯颁布粮食出口禁令,印度、澳大利亚等粮食大国也面临粮食减产,引发了全球粮食危机是否到来的争议。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公布的“2010年粮食安全风险指数”显示,中国在163个经济体中位列第96位,被评为“中度风险”国家。但有关专家认为,对待粮食问题要居安思危。从长远看,国内粮食形势不容乐观,应该未雨绸缪。美国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屡次以粮食出口为筹码,改变别国政策。美国地缘政治学者威廉.恩道尔2007年出版的《粮食战争》一书介绍,1965年至1967年,美国对印度限制粮食出口,迫使印度改变了反对美国入侵越南的政策。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美国战略家布热津斯基也认为中国的粮食依赖进口很危险。他在其名著《大棋局》中称:“中国能源消耗的增长速度,早已大大超过了国内能源生产的增长,这种增幅的差别还会扩大。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长继续保持很高速度的话,就更是如此。粮食的情况也是如此。即使中国人口的增幅下降,人口增加的绝对数字仍然很大。在这种情况下,粮食进口对于中国国内民生和政治稳定变得更为重要。粮食依赖进口,将不仅因成本较高而造成中国的经济资源紧张,而且也会使中国更容易受到外部压力的打击。"2011年2月,中国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说:“目前,全球年粮食贸易量仅相当于中国年粮食消费量的四成多,依靠大量进口解决粮食问题不现实。”早在10多年前,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就提出了引起巨大争议的“谁来养活中国”这个命题,确切地说,这个题目的准确含义是“谁有能力出售中国所需的粮食”。直到近几年,他还认为,中国人的外汇储备足够买粮,并非在经济上不能养活自己,而是说如果中国的粮食缺口大了,各粮食出口国能否给中国提供足够的粮食。2.随着全球粮食危机的风险隐现,“粮食安全”成为群众关注的话题。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就“粮食安全’’问题与网友进行交流时说,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耕地占用随之增加。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lO年上半年我国土地违法案件平均每天85起,其中大量是违规占用耕地事件。据国家统计局资料预测,到2050年,非农用建设用地将达4800万亩以上,其中估计要占用耕地1300万亩。“人增、地减、粮紧”——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用6个字概括“十二五”期间我国面临的粮食形势,并认为这种情况“相当长时间缓解不了”。全国政协常委、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钱克明指出,我国耕地总量逐年减少,l996年至2008年耕地减少1.25亿亩,年均减少1000多万亩,到2020年确保18亿亩耕地的压力巨大。九三学社中央指出,在耕地质量下降的同时,居高不下的水土流失比例以及耕地污染日益加剧的情况,对现有耕地质量无异于雪上加霜。同时,气候变暖也增加了中国达到未来粮食生产目标的困难,对农业生产的物质投入和技术管理的要求都将更高,农业额外投入将会增加。据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所著的《中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及预警》一书分析,过去30年我国粮食增产中各因素的贡献,气候变化一项为一2%。2007年4月23日,中国气象局原局长秦大河表示:“从现在到2020年和2030年,中国内地的气温会增加0.5到4.2摄氏度,将使中国农业减产5%至10%。其中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作物均以减产为主。”目前,中国农业产值因病虫害造成的损失约为20%至25%,气温上升后,很多害虫的分布区可能扩大,生长季延长,杂草的生长条件也将更加优越,而要维持此前的农业产量,可能要投入更多的农药和除草剂。3.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有重视农业科技的优良传统,很早就发明了精耕细作、合理施肥等技术,这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农业以高科技应用为基础,取得了更为辉煌的成就。中国以只占7%的土地,养育了世界上1/5的人口。在农业科技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贡献已经从1949年的20%提高到42%。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因单产提高增产粮食2127万吨,对增产的贡献率达到85.8%。新品种新技术、新型农技推广网络、综合防灾减灾技术等农业科技创新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粮食增产提供了重要支撑作用。我国现代农业已经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的关键阶段。与我国相同,世界各国均把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战略举措。从农业生产要素角度来看,美国、俄罗斯等人少地多的国家,大力发展以机械技术为依托的劳动力替代技术,走劳动力节约的发展道路;日本、荷兰等人多地少的国家,大力发展资源替代技术,利用生物、化学技术弥补土地的不足,走资源节约的道路;英国、德国等人地比例中等的国家,既用机械替代劳动力,也用生物、化学技术弥补土地的不足,走综合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的道路。无论哪种发展形式,各国无一例外地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战略,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现在,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农业科技贡献率平均达到70%以上。4.初秋时节,踏访五河县头铺镇养殖场,你听得见猪叫,闻不见臭味;看得见猪舍,见不到污水,更没有蚊虫苍蝇。去年初,养殖户马传召采用了从国外引进的发酵床养猪技术,不但生态环保,而且效益可观,每头出栏生猪净增收90~150多元。据悉,蚌埠市从2005年开始组织开展“发酵床生猪清洁养殖技术"引智项目,目前已推广近40万平方米猪舍,累计生产优质肉猪近20万头,产值超过2亿元。这是安徽省农业引智成果的一个缩影。“安徽农业‘大’而不‘强’,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存在不小差距。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农业引智工作大有可为。”2004年,安徽省外国专家局就与省农委联合印发《引智工作进一步为“三农”服务的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引智工作的优势,加大为“三农”服务的力度。安徽省外国专家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十一五”以来,安徽省在引智项目结构、重点项目上突出向农业倾斜,每年实施的农业引智项目、重点项目均占全国项目的半数以上。日本葡萄、美国黑李、法国朗德鹅等陆续引进,果蔬节水增效栽培、发酵床生态养猪、稻鸭共作技术等不断推广,结出了累累硕果。发展现代农业,国外优质品种和先进技术值得引进,一些先进的生产方式、管理经验更加值得借鉴。2007年以来,安徽省先后组织3批59人次农村致富创业带头人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赴日本研修培训,学习日本“一村一品”的先进理念和运作模式。合肥市大圩镇新民村借鉴日本“一村一品”经验,把葡萄产业发展成为全村支柱产业,打响了大圩葡萄特色品牌。截至目前,新民村葡萄种植面积已达3000多亩,年产优质葡萄500多万公斤,销售额超过3500万元,占全村总收入的65%~70%。5.立春之际,阳光照着一片片返青的麦苗,它们密一块稀一块的。记者乘车从盱眙县城往仇集镇去,正是加强田间管理的重要时候,却极少见到田间有人,沿途20多公里,仅在河桥镇境内看到一个60岁左右的男子在田间撒化肥。同行的王长军所长说,这个老农还算懂得农时,只是今天有阳光,不应撒肥,而应打穴深施。撒肥会造成肥料流失,同时还破坏环境。为什么没有基层农技人员来指导农民呢?“我们实在没力量一个村一个村去跑!”到了仇集镇,农业技术服务站的刘国钧站长向记者诉说了他的苦恼。他48岁,淮阴农校毕业,又上了南京农业大学的农学大专,在基层干农技工作已31年。“以前,农技人员到乡镇农技站工作,上浮一级工资,下村还有补贴,当时农艺师的工资比乡镇党委书记还高,农技人员工作很卖力。从1999年至2008年间,一分钱工资都不发了,让我们靠卖农药种子维持生计,没门路经营农资的就四处打工。一年多前县里进行改革,凭考分择优上岗,才重新给上岗者发工资。直到去年12月,我的月工资是1151元,是全县乡镇农技人员中最高的,但只有土管、司法人员的1/3。从今年1月起增加了省标部分工资,我的月工资增至1663元,仍不及镇上公务员的一半,还没有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等。”“除了待遇低,基层农技人员还存在着业务素质偏低、年龄结构老化、后继乏人的严峻局面。”刘站长忧心地说,“我站人员平均年龄已在45岁以上,有3人分工在农口,但真正学农学的只有我一人,其他人对查虫害、看苗情都不太懂。有时县里培训安排3天,但乡镇农技员去了两天,第三天就要回家忙地里的活。”大丰市万盈镇农技服务站吴俊山站长对记者说,从2005年以来,大丰市乡镇农技站中没有进过一个农学专业的毕业生,现在全市乡镇农技人员中,50岁以上的占35%~40%,30~40岁的占30%,30岁以下的基本没有。仇集镇因农技指导不足发生病虫害、草害等使去年农业生产受到的损失:约有2000亩玉米发生粗缩病,基本绝收,每亩减产200斤,农民减收400万元;200亩小麦患小麦吸浆虫,农户损失16万元;2000亩水稻患水稻稻曲病,减产40%,减少收入80万元。农技员给记者算了另一笔账:一般农户都是粗放播种小麦,每亩要用种35~40斤,如果在农技员指导下采取群体质量栽培技术,每亩只要用种20斤,如能采取精量化播种,每亩只要10斤左右,每亩分别可节省成本30~60元;如农户按科学配方施肥,每亩可比一般农资经营户向农民推销的用肥量节省20~30元;在3—4月间防治纹枯病用药3次,如能及时准确用药,每亩能节省10元左右。以上每亩共可节省开支60~100元,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