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府志

明代《苏州府志》记载“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日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材料反映了明代

A.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B.民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C.产生了雇佣劳动关系 D.工匠与机户关系紧密

据(康熙)《苏州府志》载:“吴农治田力穑,夫耕妇馌,犹不暇给,雇倩(请)单丁以襄其事,以岁计曰长工,以月计曰忙工。”这说明当时苏州地区的农村

A.存在雇佣性质的经济关系

B.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已解体

C.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

D.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错误的一项是()A: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
B:据《苏州府志》载,苏州城内大小园林约有150多座,可算名副其实的园林之城。
C:本市将向70岁以上(含70岁)老年人颁发《老年证》。
D:科研人员正在研制《电脑卫士》杀毒软件。

成书于清朝的《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引《苏州府志》中的记载: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这段记载反映出苏州

A.劳动力很缺乏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商业经济发达

D.纺织业居全国前列

明清是民间手工业的大发展时期。明中叶以来匠役制度的变化,使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这有利于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手工工业发展迅速,区域经济发展显著

C.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对外贸易繁盛

D.商业繁荣,社会处于向近代化转型前夜

明清是民间手工业的大发展时期。明中叶以来匠役制度的变化,使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这一状况带来的影响是()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商业繁荣,社会处于向近代化转型前夜

C、手工业发展迅速,区域经济发展显著

D、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对外贸易繁盛

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当时的经济政策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

——张廷玉等《明史•舆服志》

材料三:《苏州府志》记载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四: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史仲文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

(2)据材料二指出明朝推行的经济政策。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的本质是什么?

(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并说明其影响。

 

材料一:唐代诗人李绅作《古风二首》:其一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材料二: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日“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什百为群,延颈而望。如流民相聚,粥后俱各散归。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古今图书集成》之《苏州府志》材料三: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垂,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欧美百数十年前,人皆辫发也,至近数十年,机器日新,兵事日精,乃尽剪之,今既举国皆兵,断发之俗.万国同风矣。且垂辫既易污衣,而蓄发尤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沐难则卫生非宜,梳刮则费时甚多,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尤遭戏侮,斥办豚尾,出入不便,去之无损.留之反劳。断发虽始于热地之印度,创于尚武之罗马,何尝不先行断发哉?——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材料四: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的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孙中山《工业建设会趣旨》问题:(1)据材料一说明土地对农民来说意义何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封建社会土地的占有情况。(4分)(2)材料二中所述现象出现于何时何地?“计日受值”是一种什么关系?这段史料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3)材料三中康有为依据对世界形势的判断,提出了断发的哪些理由?当时,他的主张没有实现,断发易服的风尚变化又是在何时发生的?(4分)(4)材料四中孙中山为什么会认为“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