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满西楼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夏夜的西湖边,热闹的不仅是那些可爱的小生灵,更有璀璨的华灯和络绎的游人

B、“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到现在我才知道,原来桂花的风骨,在于它的孤傲;桂花的品格,在于它的清幽

C、“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高亢的乐声响彻苍穹,回荡在黄沙漫漫的高原上,也打动了他那颗布满伤痕的心

D、“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在异乡忙于追梦的游子,又怎能体会到母亲在故乡牵挂和守望呢

下面是某位教师的教学反思片段:  最后,找到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抓住关键,从教师教学入手,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形式巧妙的引入课堂。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比如在讲解诗歌鉴赏课时,教师先从分析《月满西楼》《但愿人长久》这些流行歌曲的美妙之处开始,引起学生的向往,再讲解诗歌鉴赏知识,学生学习的效果很好。如在讲写作人物描写时,引入《小芳》的歌词:“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指明具体的动作,肖像等描写就会让文章生动。  对教师教学的分析不合适的一项是(  )。

A、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学中显得轻松风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

B、教师从教学入手,抓住了关键

C、教师的做法不适合大力提倡

D、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形式巧妙的引入课堂。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

阅读《声声慢》教学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播放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视频)师:这么美的歌声把我们一起带进了课堂,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吗?歌词化用了哪位词人的哪首词?生:李清照的《一剪梅》。师:那咱们来一起背诵一遍这首词。(师生齐背《一剪梅》)师:同学们,在初中时我们就学过这首词,谁能给大家当一回小老师,介绍一下李清照及其《一剪梅》的情感内涵、创作风格。(生展示相关资料并进行讲解)师:刚才这位同学的讲解仿佛又把我们带回了九百多年前北宋的那个秋天的傍晚,荷花凋零,凉意微微。在这首词中,大家觉得李清照的情绪若要用一个字来概括的话,应该是什么字?生:“愁”字。师:如果在这个“愁”前面加上定语的话,应该是怎样的一种“愁”?生:相思之愁,甜蜜之愁,闲愁。师:在李清照的前期代表作《一剪梅》中,作者表现出的是一种闲愁和闺愁;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李清照后期代表作《声声慢》中的无限愁情。对上述教学实录(节选)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多媒体导入,激活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 B、复习导入,巩固已学旧知,与新知建立联系

  • C、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诗歌,给予学生直观感受

  • D、结合词人两个时期词作风格,深入对比鉴赏

案例: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回答问题。遇见①“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一次次的遇见会让你离她越来越近。②初读易安居士的词,令我印象深刻的不仅是诗词中清丽隽秀的巧妙比拟,亦有闺中人的一点愁怨。让人不由想起戴望舒《雨巷》中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读到“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句时,使我眼前一亮。我不禁构想出这样一副画面:雨后被濯洗过的绿叶,掩不住那衰败的花,诗人在其中踽踽独行,拈起一瓣花瓣,随口吟出这样一阕清丽托俗、感叹韶华易逝的词。她的愁,如无边细雨般,数不胜数吧。③后来,无意中读到李清照的生平,才知道这位绝世才女的一生竟是颠沛流离。青年时随夫被卷入党派纷争,中年时遭遇宋人不堪回首的靖康之耻,之后接连遭受丧父、丧夫之痛。她将这些痛苦都化为了愁肠百转,蕴散在了词句之间。“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这是她缱绻的深情;“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这是她空有才华、一往情深却无处安放的慨叹,从此再没有一个琴瑟和鸣的如意郎君与她共赏一轮明月。那不是一个小家碧玉的愁肠百结,而是她生命苦难背后深切悲痛的真情流露。④打开宋词,你可能遇到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伤,遇到醉翁“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的沉郁,迎面撞到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回首瞥见秦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卿卿我我……这些诗词长河中翻卷的浪花,姿态万千。千年已过,遇到它们,依然熠熠生辉,给我以生命的感悟和面对生活的力量。有了这种遇见,我们的生命才得以恣意绽放,并且以最美的姿态,展现生命的价值,哪怕你我只是生活中的泡沫,却也坚强,却也绚烂。⑤再读《漱玉词》,爱恨情仇尽在其中,浅唱低吟犹在耳畔。遇见李清照,月满西楼。问题:【问题1】请从第②段找出两个错别字,以及一处病句,分别改正。(8分)【问题2】请指出该习作的一个优点,并结合习作具体分析。(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