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

根据婆罗门教法的规定,下列被视为“非再生人”的是()

  • A刹帝利

  • B婆罗门

  • C首陀罗

  • D吠舍

首陀罗男子与婆罗门女子之间婚姻所生后代称为()

A.婆罗门

B.刹帝利

C.旃它罗

D.吠舍

每个婆罗门教徒毕生追求的最高境界是()

A.亲证“业力轮回”

B.亲证“婆罗门至上”

C.亲证“梵我一如”

D.亲证“祭祀万能”

‘婆罗门’为印度民族之一,地藏经云:于过去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时世有佛,号曰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像法之中,有一婆罗门女,’夫二十小劫为一个中劫,又成住坏空,四个中劫,才为一个大劫,阿僧祇劫,译为无量劫,何以地球坏了无量次以前,就有婆罗门族耶?

古儒学校是印度的(  )教育形式。

A、佛教学校教育

B、佛教家庭教育

C、婆罗门学校教育

D、婆罗门家庭教育

印度教是印度的国教,其教徒占印度总人口的80%以上。它起源于婆罗门教,其核心教义就是教导信徒要严格遵守种姓制度,婆罗门享有至上的权威。据此可知

A.印度的顶层大多来自普通劳动者 B.婆罗门打压印度教徒以维护统治

C.婆罗门是刹帝利的统治工具 D.印度教衍生出了种姓制度

婆罗门教神话:诸神分割了原人普鲁沙的身体,用他身体的不同部位创造出了四个不同的种姓:他的口变为婆罗门,双臂变为刹帝利,双腿变为吠舍,两脚变为首陀罗。据此推测,在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中,属于被统治阶级的是A.婆罗门、刹帝利B.吠舍、首陀罗C.婆罗门、吠舍D.刹帝利、吠舍

公元前6世纪以前的印度教育常称为“婆罗门教育”,其教育的对象主要为婆罗门等高级种姓,以家庭教育为主,主要学习( )。

A.《吠陀》经 

B.苏美尔文 

C.文法 

D.祈祷文

古印度绝大多数的纠纷的解决方法是()

A.国王亲自审理

B.在村社内部由长老们解决

C.国王委任一位博学的婆罗门审理

D.三位精通吠陀的婆罗门审理

婆罗门经典《吠陀》中记载:造物神梵天用口、双手、双腿和双脚分别创造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这个记载反映的是古印度的

A.君主专制 B.民主制度 C.种姓制度 D.等级制度

婆罗门教法以吠陀、法经和法典为其渊源,下列属于婆罗门教法经的是()

A.《乔达摩法经》

B.《磐达耶那法经》

C.《阿帕斯檀跋法经》

D.《毗湿奴法经》

E.《罗摩衍那》

在一部反映印度古代社会生活的电影中,符合印度种姓制度的史实是()

A、刹帝利命令婆罗门率兵出征

B、婆罗门在主持祭祀活动

C、吠舍在法庭上审判犯人

D、首陀罗在自家的农口里劳动

婆罗门编造说:从造物神的嘴演化出婆罗门,从手生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舍,从脚生出首陀罗。这就给种姓制度罩上神圣的色彩。该制度出现在()

A、古代中国

B、古代埃及

C、古代印度

D、古代巴比伦

《摩奴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钵那(货币单位)。如果是吠舍辱骂婆罗门,就要罚款150或200钵那,首陀罗则要被处以体刑。此规定说明了古印度社会中四个种姓(  )

A.职业世袭不能改变 B.宗教等级界限分明 C.宗教权利不平等 D.法律地位不平等

婆罗门自己说,我们之所以高贵,是因为拥有广博的知识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而广大的吠舍则认为,婆罗门的高贵是因为他们的出身。这表明对同一历史事物(  )

A.不同的立场有不同的观点

B.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解释

C.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认识

D.不同的国度有不同的理解

古印度继承法中,不同种姓继承人的应继份额不同,若一个婆罗门依正顺序娶了四个妻子并各有一子时,婆罗门妻、刹帝利妻、吠舍妻、首陀罗妻之子可分得的财产依次为()

  • A5份、4份、3份、2份

  • B5份、4份、2份、l份

  • C4份、3份、2份、0份

  • D4份、3份、2份、1份

古印度继承法中,不同种姓继承人的应继份额不同,若一个婆罗门依正顺序娶了四个妻子并各有一子时,婆罗门妻、刹帝利妻、吠舍妻、首陀罗妻之子可分得的财产依次为()

A.5份、4份、3份、2份

B.5份、4份、2份、1份

C.4份、3份、2份、0份

D.4份、3份、2份、1份

婆罗门教法的渊源有( )。
A.吠陀
B.岩石法
C.法经
D.法典
E.律藏

《摩诃婆罗多》中的毗湿摩说:“首陀罗女为前三个种姓的人所生的孩子,有道性的人是鄙视的。一个婆罗门让首陀罗女为她生了孩子,这个婆罗门应该为此赎罪。”毗湿摩所言①反映了古代印度的一种社会现象②维护高级种姓的特权地位③倡导各种姓要严格实行内部联姻④批评首陀罗女子没有节操A.③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古印度掌管国家最高司法审判权的是()

A.国王

B.军事贵族

C.婆罗门僧侣

D.专职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