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人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是()后期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伤春》。

下面关于许道宁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宋前期画家

B、善画山水

C、师法李成

D、洛阳人

唐代洛阳人,义净沿着丝绸之路历时19年到印度求取真经,促进了中华文明与印度文明的交流,并写下了《大唐西域记》

A、对

B、错

史料记载:“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这一诏书颁布的时期是()。

  • A、东汉

  • B、西晋

  • C、北魏

  • D、北周

史记记载:“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带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这一诏书颁布的时期是()。
A.东汉B.西晋C.北魏D.北周
“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文中提到的诏书出自( )。

A.东周平王

B.东汉光武帝

C.曹魏文帝

D.北魏孝文帝

“战国时纵横家,东周洛阳人,发动韩、赵、魏、齐、燕五国合纵,迫使秦国退还部分侵地,两次离间齐秦关系,后遭车裂而死”以上介绍的人物是(  )。

A、张仪

B、范蠡

C、苏秦

D、吕不韦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关于“牡丹”说法正确的有(  )。

A、据研究,我国早在北周时期便开始培育牡丹,至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

B、牡丹一词,最早是作为药物记载于东汉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一书

C、牡丹作为观赏植物栽培始于南北朝

D、唐朝时,牡丹获得了最高的推崇,有“花王”之称,

E、北宋时,牡丹栽培中心由长安移到洛阳,形成了“洛阳牡丹甲天下”的局面,洛阳人独称“牡丹”为洛花

下列关于书法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小篆的创造者是李斯,战国末楚国上蔡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代表作《仓颉篇》

B、蔡邕,东汉末年书法家,以隶书见长,曾用隶书书丹于碑,立于大学门外,世称熹平石经

C、孙过庭,唐代书法家,洛阳人,撰有《书谱》两卷

D、王铎,清代书法家,孟津人,有《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等著作。

E、钟繇,三国魏大臣,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并称“钟王”,都是世人推崇的楷、草书法的代表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有“诗豪”之称。《陋室铭》是其名作,生活中,他把自己的书房取名为“陋室”。“陋室”何陋之有?论景,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宁静雅致;论情,有“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君子之交。诗人刘禹锡将书房取名“陋室”所体现的情怀,给当今艺术创作者的启示是:

①应弘扬和培育以自强不息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②从传统文化中吸收精神养料,丰富创作源泉

③坚守信念,艺术创作应扎根生活、相互借鉴

④要有安贫乐道的精神,执着艺术创作的追求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盛唐时期的李白与杜甫是我国唐诗史上的双子星并称“李杜”,世称“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而中唐诗人李商隐和杜牧被称为“小李杜”。
B: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C: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D:贾谊西汉洛阳人,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所著政论文编入《新书》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蜀道难》是乐府古题,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当友人入蜀时,他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
B:“四书”是明代的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共称的,成为后世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取材依据。
C: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不得不买舟东下,在夔州滞留两年写下大量作品,《秋兴八首》、《咏怀古迹》和《登高》都是夔州之作。夔州之作体现了“杜陵有句皆忧国”的特点。
D:贾谊,西汉洛阳人,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他的政论散文《过秦论》《论积贮疏》体现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改革现状的坚决态度。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A:孟子,名轲,字子舆,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其思想核心是“施仁政”,在人性问题上,针对荀子的“性恶论”而提出“性善论”。
B: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荀子》为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32篇。
C:贾谊,西汉洛阳人,文学家,世称贾长沙。他的思想基本上属于儒家一派。所著政论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最有名,辞赋《吊屈原赋》最有名。
D:韩愈,字退之,河阳人,韩氏郡望为昌黎,每自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他是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苏轼称他是“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犁,现代作家,是“白洋淀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完美地统一。“白洋淀派”与沈从文为代表的“山药蛋派”齐名。
B: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他的创作以小说和杂文为主。鲁迅有三个小说集,它们分别是《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C:契诃夫是十九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他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短篇小说为主要创作体裁而登上文学高峰的人,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世界短篇小说三大巨匠”。
D:《过秦论》选自贾谊《新书》,作者贾谊,西汉洛阳人,政论家、文学家。《过秦论》有上、中、下三篇,语文教材选自上篇。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子思,南宋时,朱熹把《孟子》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成为后世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取材依据。
B:《蜀道难》是乐府古题,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当友人入蜀时,他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
C: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不得不买舟东下,在夔州滞留两年写下大量作品,《秋兴八首》、《咏怀古迹》和《登高》都是夔州之作。夔州之作体现了“杜陵有句皆忧国”的特点。
D:贾谊,西汉洛阳人,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他提出“陈言务去”“词必己出”的主张,他的政论散文《过秦论》《论积贮疏》体现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改革现状的坚决态度。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韩愈,字退之,每自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同柳宗元齐名,称为“韩柳”,他和柳宗元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欧阳修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B: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他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短篇小说集有《呐喊》《彷徨》,其中《祝福》就出自于《呐喊》。
C: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全书共7篇,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与《大学》《中庸》《论语》同被奉为是儒家经典著作。
D:贾谊,东汉洛阳人,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他长于著文,尤其是专题性的政论文,过秦论是贾谊最著名的作品,分上中下三篇,过秦,意思是指出秦的过失。
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合纵是指战国时期六国反秦的联盟。连横是指战国时期秦国与某些国家联合以抗衡别国的联盟。
B:六经:指儒家的六种经典,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论语》。六艺: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舞、乐、射、御、书、数。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三千年的历史,全书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构成。司马迁写作《史记》的目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前四史”是指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后汉书》、范晔的《汉书》和陈寿的《三国志》,它们是我国正史的名著。
D:召公,名奭,与周同姓,为周朝燕国始祖。食邑在召,武王时封于北燕。张良,字子房,魏国贵族后裔。刘邦最重要的谋士,以功封酂侯。贾谊,东汉洛阳人,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贾生。其辞赋以《吊屈原赋》、《服鸟赋》最为著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康保裔,河南洛阳人。祖志忠,讨王都战没。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没,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寻知代州,移深州,领凉州观察使。真宗即位,召还,以其母老勤养,赐以上尊酒茶米。诏褒之,为高阳关都部署。契丹兵大入,诸将与战于河间,保裔选精锐赴之,会暮,约诘朝合战。迟明,契丹围之数重,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保裔曰:“临难无苟免。”遂决战。二日,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兵尽矢绝,援不至,遂没焉,时车驾驻大名,闻之震悼,废朝二日,赠侍中。以其子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继彬为洛苑使。继英等谢曰:“臣父不能决胜而死,陛下不以罪其拏幸矣,臣等顾蒙非常之恩!”因悲涕伏地不能起。上恻然曰:“尔父王事,赠赏之典,所宜加

厚。”顾谓左右曰:“保裔父、祖死疆埸,身复战没,世有忠节,深可嘉也。”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筈镝相连而坠,人服其妙。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上知之,乃复厚赐焉。

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遇契丹兵交战,保裔为敌所覆,

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当时诸将多失部分,独重贵、凝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上闻而嘉之.

(节选自《宋史·康保裔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再遇阵没及:趁着。

B.寻知代州。移深州寻:不久。

C.会暮,约诘朝合战会:适逢。

D.援不至,遂没焉遂: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