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功者

与“劝学”的“劝”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桑
B: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
C:劝秦王显岩穴之士(隐居之士)
D:时周瑜受使至鄱番阳,肃劝权召瑜归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被之空言而不敢辞被:蒙受
B: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仍:沿袭
C: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控:落下
D: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害:迫害

吴起治楚,规定“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废公族疏远者”;商鞅治秦,“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有功者显荣”。这些变革意在

A.强化血缘亲疏关系

B.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

C.构建官僚等级秩序

D.延续百家争鸣的影响

《韩非子》:“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越受鼓励)。”从人才选拔角度来看,这种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A.诸侯混战,群雄割据

B.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C.卿大夫的崛起

D.士阶层的崛起

社,古代指土地神;稷,指五谷神;合起来代指古时国家大事祭祀。《汉书·高帝纪下》载:“又加惠于诸王有功者,使得立社稷。”高帝此举(   )

A.体现了以农立国的思想   B.体现了皇权与神权的统一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削弱了诸侯王的权力

 

《史记·商君列传》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这一措施

A.废止了贵族等级爵制

B.摧毁了宗法分封的制度

C.健全了官吏选拔制度

D.推动了政治制度的转型

 

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桓公欲背曹沫之约
B:、稍征关中兵以自益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C:、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D:、因问广、食其失道状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信与张耳以兵数万
B: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C:吾为公取彼一将公子为人仁而下士
D: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日夜跂而望归
下列句子句式类型划分正确的是()①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③州司临门,急于星火④之二虫又何知⑤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⑥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A:①④/②③/⑤/⑥
B:①④②/③⑤/⑥
C:①④③/②/⑤⑥
D:①/④/②③/⑤⑥
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始大人常以臣无赖无赖:没有出息不伐己功,不矜其能伐:夸耀
B: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夺:夺取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收成不好,荒年
C: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害:谋害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欺:违背
D:吾为若德德:给予……好处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存:保全

“自法家论之,秦皇为有守。非独刑罚依科也,用人亦然……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世以秦皇为严,而不妄诛一吏也。由是言之,秦皇之与孝武(汉武帝),则犹高山之与大湫也。”国学大师章太炎这段话认为秦始皇

A.是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B.以严刑酷法进行政治统治

C.对中国的贡献高于汉武帝

D.以法律治理国家赏罚有信

下列文言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此三者,皆人杰也②刘贾、齐梁诸侯皆大会垓下③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④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⑤夫人有德于公子⑥何功之有哉⑦都督阎公之雅望⑧诸将之有功者⑨余自束发,读书轩中A:①⑧/②③⑨/④/⑤/⑥⑦
B:①⑧/②⑨/③⑤/④⑦/⑥
C:①/②⑨/③/④⑦⑧/⑤/⑥
D:①/②⑨/③⑤/④/⑥⑦⑧
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诸将过此者多②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 ③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④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⑤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⑥此其所以为我擒也⑦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⑧系颈以组A:①④\②⑧\③⑦\⑤⑥
B:①④⑤\②⑧\③⑥⑦
C:①④⑤\②⑧\③⑦\⑥
D:①④⑤\②\③⑦⑧\⑥
下列划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蒯聩玄孙卬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示众拨去古文:废弃乃绐为谒:欺骗平伐其功:功劳,功绩
B: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依恃乃并复丰,比沛:和……一样有功者害之:害怕靡不毕见:无
C:楚人既咎子兰:归罪,责怪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只是然亡国破家相随属:交付,委托吾闻汉购我头千金:悬赏征求
D:自矜功伐:自夸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顾未有路耳:只是,但是虞兮虞兮奈若何:你
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赵襄子围于晋阳,罢围而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译文:赵襄子围攻晋阳,解围之后奖励有功人员五人,高赫被列为首功。

B.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唯赫不失君臣之礼。译文:群臣没有人不存在骄恣轻慢的心理,只有高赫没有失去君臣的礼节。

C.齐以此三十二岁道路不拾遗。译文:齐国人三十二岁以后在道路上不拾取丢失的东西。

D.秦穆公出游而车败,右服失马,野人得之。译文:秦穆公到外地出游而车子坏了,右边的人丢了马,被野人捉住。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其一生充满争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王……禁文书而酷刑法者,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为天下笑,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摘自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秦皇负雇(帝位)以断天下,而子弟为庶人。所任将相,李斯、蒙恬,皆功臣良吏也……自法家论之,秦皇为有守。非独刑罚依科也,用人亦然…夫有功者必赏……世以秦皇为严,而不妄诛一吏也……秦制本商鞅,其君亦世守法……非草茅、缙绅所能拟已。

——摘自《章太炎全集。太炎文录初编》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贾谊、章太炎对秦始皇的态度及依据。

(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的原则。

???材料一?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遭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天下,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

——《魏书·高祖纪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商鞅变法及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采取了什么措施?简要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不同原因。

(2)依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二者作用方面的共同点。

(3)商鞅变法是历史上成功的改革。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成功必须具备哪些要素?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废止“田里不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九品中正制,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既不需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各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

——钱穆《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变法是如何摧毁奴隶主贵族特权,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科举制度的意义。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

——《魏书·高祖纪上》

材料二 

旧无三长,唯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李)冲以三正治民,所由来远,于是创三长之制而上之。

——《魏书·李冲传》

(1)根据材料一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简要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不同原因。

(2)材料一、材料二都涉及政治上的改革,分析其作用方面的共同点。

材料一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材料二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   ——《商君书·画策第十八》

材料三: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篇章。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从而收到大的成效,取得大的成功,不但帮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 ——《中国古代史资料》

请回答:

(1)有人说,商鞅变法通过限制特权,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材料一中是如何体现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保障这一思想实现的方式。

(2)材料二中反映了商鞅治国思想是什么?其出发点是什么?你如何评价?

(3)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说明商鞅变法哪些措施“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