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塔

酸洗过程在()中进行。

A、淋洗塔

B、反应塔

C、急冷塔

塔设备按单元操作分为( )。

A.常压塔

B.减压塔

C.精馏塔

D.吸收塔

E.反应塔

热裂化装置的主要设备不包括(  )。 A.冷却吸收塔B.管式加热炉C.反应塔D.分馏塔

题型:单选题

热裂化装置的主要设备不包括(  )。

A.冷却吸收塔

B.管式加热炉

C.反应塔

D.分馏塔

下列塔设备中,属于按单元操作进行分类的是( )。
A.加压塔
B.精馏塔
C.常压塔
D.反应塔
E.干燥塔
热裂化装置的主要设备不包括
  • A冷却吸收塔
  • B管式加热炉
  • C反应塔
  • D分馏塔

醇烯比的高低主要影响()

A、转化率

B、塔的操作

C、转化率和塔的操作

D、转化率及反应塔操作

塔设备按化工单元操作分类有精馏塔,吸收塔和解吸塔,萃取塔,反应塔,再生塔,()

A、填料塔

B、板式塔

C、干燥塔

D、常压塔

合成工序反应混合气在进入反应塔之前,经过冷却、压缩、冷凝及分离罐后,其所含水分已降至()以下。

A、200ppm

B、0.1%

C、500ppm

D、0.02

案例背景: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大庆油田的情况在国内外尚未公开。日本人只是有所耳闻,但始终未明底细。后来,在1964年4月26日《人民日报》上看到“大庆精神大庆人”字句,于是日本人判断:中国的大庆确有其事。但他们仍然不清楚大庆究竟在什么地方。他们从1966年7月的《中国画报》上看到一张大庆工人艰苦创业的照片,根据照片上人物的衣着,他们断定大庆油田是在冬季为零下30摄氏度的中国东北地区,大致在哈尔滨与齐齐哈尔之间。1966年10月,他们又从《人民中国》杂志上看到石油工人王进喜的事迹,从分析中知道:最早钻井是在北安附近着手的,而且从所报道的钻探设备运输情况看,离火车站不会太远。在事迹中有这样一句话:“王进喜一到马家窑位于黑龙江海伦县东南的一个村子,在北安铁路上一个小车站东边10多公里处。”这样他们就把大庆油田的位置彻底搞清楚了。搞清楚了位置,日本人又对王进喜的报道进行了分析。由此判定,大庆油田在1959年以前就进行了勘探,并且大体知道了大庆油田的规模。后来,他们又从《中国画报》上发现了一张大庆炼油厂反应塔的照片,根据反应塔上的扶手栏杆的粗细与反应塔的直径比例,得知反应塔的内径长为5米。到此他们就比较全面掌握了大庆油田的各种情报,于是前来销售其成套炼油设备,并获得了成功。
问题:由以上谈判结果看,日方为什么能掌握谈判的主动权?

设备内作业一般是指在比较封闭场所的作业,下列不属于设备内作业的是()。

A.反应塔、釜、槽内

B.5万立方米的油罐内

C.锅炉房内

D.管道内

合成反应塔顶部的换热器的作用是()。

A、预热原料气,回收部分反应热

B、冷却反应后的气体,防止深度反应

C、冷却反应后的气体,抑制副反应

D、B与C的综合

氮气和氢气在反应塔中进行合成反应生成氨,合成氨的实际转化率为20%,试计算生产1mol的合成氨,若氢气过剩系数为1.25,离开反应塔的气体各组分的摩尔数是多少?

合成反应塔最下一层催化剂的底部充填两层氧化铝球层,其作用是()。

A、起助催化剂作用

B、防止催化剂漏下,堵塞集气管

C、散热,防止局部过热

D、以上三个答案都不对

有关灵敏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操条件变化时,塔内温度变化最大的那块乏
B.板上温度变化,物料组成不一定都变
C.板上温度升高,反应塔顶产品组成下降
D.板上温度升高,反应塔底产品组成增大

[单选]有关灵敏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操条件变化时,塔内温度变化最大的那块乏
B.板上温度变化,物料组成不一定都变
C.板上温度升高,反应塔顶产品组成下降
D.板上温度升高,反应塔底产品组成增大

合成塔为更换催化剂而卸出“失活”的催化剂,应先()。

A、将催化剂冷却后再卸出

B、通N2进行置换后再卸出

C、对反应塔的催化剂进行钝化操作后,才能卸出

D、无需任何处理,直接卸出

某印染厂生产过程中主要采用水溶性染料,对该废水的处理工艺流程采用“格栅一调节池一生物处理池一臭氧反应塔”,其中臭氧反直塔工艺单元的最主要效能是()。

A.去除悬浮物

B.去除有机物

C.去除色度

D.杀菌

在合成氨的反应塔冷却工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间接冷却法可改变塔内反应物的组成

B、直接冷却法可提高合成氨的产量

C、直接冷却法可提高合成氨的产率

D、间接冷却法可提高合成氨的产率

合成反应塔采用的冷激法是()。

A、向热反应气中喷入冷水,使其骤冷

B、向热反应气中喷入液氨使其冷却

C、向热反应气中喷入未经预热的合成原料气,使其冷却

D、将热反应气引入反应器外的冷却器而移走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