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合物

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经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6,取该有机化合物样品4.6g,在纯氧中完全燃烧,将产物先后通过浓硫酸和碱石灰,两者分别增重5.4g和8.8g.
①求该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②若该有机化合物的1H核磁共振谱如图所示,请写出该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单选题)气相色谱仪适用于下列哪些化合物的检测()。

A沸点400度以下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B沸点400度以上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C沸点400度以下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

D沸点400度以上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

液相色谱适宜的分析对象是()。

A.低沸点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B.高沸点大分子有机化合物

C.所有有机化合物

D.所有化合物

在对有机化合物熔、沸点低的解释中()是正确的。

A.由于有机化合物多为分子型晶体化合物,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小

B.由于有机化合物多为线性分子,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小

C.由于有机化合物多为网状型分子,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小

D.由于有机化合物多为小分子型化合物,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小

气相色谱不适宜,但液相色谱还适宜的分析对象是()。

A、低沸点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B、高沸点大分子有机化合物

C、所有有机化合物

D、所有无机化合物

PFPD检测器适合于检测类型的样品()。

A、含S、P的有机化合物

B、含N、P的有机化合物

C、含C的有机化合物

D、所有化合物

砷毒性大小随化合物不同而不同,将下列物质毒性由大到小排列:砷的有机化合物、亚砷酸、砷酸、砷化氢、氧化亚砷。顺序应该是()

A、砷化氢>氧化亚砷>亚砷酸>砷酸>砷的有机化合物

B、亚砷酸>氧化亚砷>砷化氢>砷酸>砷的有机化合物

C、砷化氢>砷酸>亚砷酸>氧化亚砷>砷的有机化合物

D、砷化氢>氧化亚砷>砷的有机化合物>砷酸>亚砷酸

E、亚砷酸>氧化亚砷>砷的有机化合物>砷酸>砷化氢

某有机化合物样品6.51mg,对其进行如下操作:
(1)充分燃烧得20.47mg二氧化碳,8.36mg水;
(2)质谱分析得该物质相对分子质量是84,该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为_________;
(3)向该有机化合物中加入少量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褪色,该有机化合物可能的结构简式有____\__种。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该物质只得到丙酸,该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高效液相色谱法最适宜的分析对象是______。

A.低沸点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B.所有的有机化合物

C.高沸点、难溶解的无机化合物

D.高沸点、不稳定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

下面对于好氧呼吸的描述()是正确的

A、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都是无机化合物

B、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都是有机化合物

C、电子供体是无机化合物,电子受体是有机化合物

D、电子供体是有机化合物,电子受体是无机化合物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用水性涂料,应测定()。 A.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和游离甲醛的含量B.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和苯的含量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和放射性指标限量D.苯的含量和游离甲醛的含量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用水性胶粘剂,应测定()

A.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和游离甲醛的含量

B.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和苯的含量

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和放射性指标的含量

D.苯的含量和游离甲醛的含量

何谓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在结构和性质上有哪些特点?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有机化合物普遍存在同分异构现象

B、有机化合物容易燃烧、熔沸点低

C、大多数有机化合物是极性分子易溶于水

D、碳原子之间可以形成C-C单键、C=C双键和C≡C叁键

《民用建筑工程控制规范》GB50325-2010控制的室内环境污染物有()。

A、甲醛、氨、苯、甲苯和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B、氡、甲醛、氨、苯和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C、氡、甲醛、氨、苯和一氧化碳

D、氡、甲醛、臭氧、苯和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目前已知的六类非线性光学材料,即()、半导体、有机化合物、有机聚合物、金属有机化合物、配位化合物。

某仅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经测定相对分子质量为90,取该有机化合物样品1.8g,在纯氧中完全燃烧,将产物先后通过浓硫酸和碱石灰,两者分别增重1.08g和2.64g,试通过计算求该有机化合物分子式.

流动载体膜电极的敏感膜为:()
(A) 固态无机化合物
(B) 固态有机化合物
(C) 液态有机化合物
(D) 液态无机化合物
用建筑工程室内用溶剂型涂料,应测定()。 A.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和游离甲醛的含量B.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和放射性物质C.游离甲醛的含量和苯的含量D.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和苯的含量E.甲苯+二甲苯+乙苯的含量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的总称。
A.含碳有机化合物B.动植物残体C.土壤微生物D.有机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