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衰期

“治疗指数低者1个半衰期给药1次,也可静脉滴注给药;治疗指数高者1~3个半衰期给药1次”针对药物( )

  • A、半衰期大于24小时

  • B、半衰期8~24小时

  • C、半衰期大于30小时

  • D、半衰期小于30分钟

  • E、半衰期30分钟~8小时

适合每个半衰期给药1次的药物是 A.半衰期小于30分钟B.半衰期在30分钟~4小时C.半衰期在2~8小时D.半衰期在8~12小时E.半衰期在8~24小时

“治疗指数低者1个半衰期给药1次,也可静脉滴注给药;治疗指数高者1~3个半衰期给药1次”针对药物()

A、半衰期大于24小时

B、半衰期8~24小时

C、半衰期大于30分钟小时

D、半衰期小于30分钟

E、半衰期30分钟~8小时

“治疗指数低者1个半衰期给药1次,也可静脉滴注给药;治疗指数高者1-3个半衰期给药1次”针对

A.半衰期大于30小时

B.半衰期大于24小时

C.半衰期8~24小时

D.半衰期小于30分钟

E.半衰期30分钟~8小时

个半衰期给药次如需要立即达到稳态可首剂加倍针对
  • A半衰期大于30;小时
  • B半衰期大于24;小时
  • C半衰期8—24;小时
  • D半衰期小于30;分钟
  • E半衰期30;分钟-8;小时
最佳给药间隔一般为()
  • A1~2个半衰期
  • B2~3个半衰期
  • C3~5个半衰期
  • D3~7个半衰期
  • E8个半衰期以上

“1个半衰期给药1次;如需要立即达到稳态,可首剂加倍”针对

A.半衰期大于30小时

B.半衰期大于24小时

C.半衰期8~24小时

D.半衰期小于30分钟

E.半衰期30分钟~8小时

人体生物利用度测定中采集血样时间至少 A.1个半衰期B.2个半衰期C.7个半衰期D.5个半衰期E.10个半衰期
“治疗指数低者1个半衰期给药1次,也可静脉滴注给药;治疗指数高者1~3个半衰期给药1次”是针对
A.半衰期大于30小时的药品
B.半衰期大于24小时的药品
C.半衰期8~24小时的药品
D.半衰期小于30分钟的药品
E.半衰期30分钟~8小时的药品
11.“治疗指数低者1个半衰期给药1次,也可静脉滴注给药;治疗指数高1~3个半衰期给药1次”是()针对()
  • A半衰期大于30小时的药品
  • B半衰期大于24小时的药品
  • C半衰期8~24小时的药品
  • D半衰期小于30分钟的药品
  • E半衰期30分钟~8小时的药品
人体生物利用度测定中采集血样时间至少应为
A.1个半衰期B.2个半衰期
C.7个半衰期D.5个半衰期
E.10个半衰期

适合每个半衰期给药1次的药物是()。

A、半衰期小于30分钟

B、半衰期在30分钟~8小时

C、半衰期在8~24小时

D、半衰期大于24小时

输注即时半衰期

A、指输注期间任一时刻停药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

B、药物的消除半衰期长,输注即时半衰期也长

C、与药物的消除半衰期无相关性

D、在多房室模型中某药输注即时半衰期的时间是一恒值

E、药物的消除半衰期短,输注即时半衰期也短

采用恒速静脉滴注用药时,达到稳态浓度需经过()

A、1个半衰期

B、2个半衰期

C、3个半衰期

D、4个半衰期

E、6个半衰期

出生14天以内的新生儿对维生素K的清除能力和半衰期变化是()

A、清除能力降低.半衰期延长

B、清除能力升高,半衰期缩短

C、清除能力降低,半衰期缩短

D、清除能力升高,半衰期延长

E、清除能力与半衰期与成人相似

[单选]采用恒速静脉滴注用药时,达到稳态浓度需经过()
A.1个半衰期
B.2个半衰期
C.3个半衰期
D.4个半衰期
E.6个半衰期

输注即时半衰期()。

A、系指药物输注期间,任一时刻停药时,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

B、在多房室模型中,药物的输注即时半衰期的时间是一恒值

C、药物的消除半衰期长,输注即时半衰期也长

D、药物的消除半衰期短,输注即时半衰期也短

E、与药物的消除半衰期有明显相关性

“1个半衰期给药1次;如需要立即达到稳态,可首剂加倍”是针对
A.半衰期大于30小时的药品
B.半衰期大于24小时的药品
C.半衰期8~24小时的药品
D.半衰期小于30分钟的药品
E.半衰期30分钟~8小时的药品
哺乳期间,母亲停止用药后恢复哺乳的时间应至少间隔()

A.1个半衰期

B.2个半衰期

C.3个半衰期

D.4个半衰期

E.5个半衰期

(单选题)出生14天以内的新生儿对维生素K的清除能力和半衰期变化是()

A清除能力降低.半衰期延长

B清除能力升高,半衰期缩短

C清除能力降低,半衰期缩短

D清除能力升高,半衰期延长

E清除能力与半衰期与成人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