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稀释分离时,为何要将融化的培养基冷却到50℃左右,才倒入装有菌液的培养皿内?为什么要将培养皿倒置培养?

相关标签: 培养皿   培养基  

答案
查看答案
相关试题

完成下面的实验设计。提出问题:为什么饭前必须洗手?
(1)作出假设:___________。
(2)材料用具:两套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经高温灭菌)、无菌棉棒、透明胶带、标签纸、放大镜。
(3)方法步骤:
①打开一套培养皿的皿盖,______\_,盖好皿盖,标记为①号;打开另一 套培养皿的皿盖,____________,盖好皿盖,标记为②号。
②将两套培养皿放在同一处温暖的环境中,每天观察培养基上菌落的种类和数目,连续观察5天。培养过程中培养皿应该________(正放/倒放)。
③将上述实验步骤重复至少3次。
(4)实验结果:本实验最可能出现的结果是,①号培养基上菌落数目比②号_____。

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之间有它们的异同点,回答以下问题:
(1)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培养都要用到酶解法,它们分别用到的酶是____\_如果把非常小的动物组织放到培养皿中,然后向培养皿中加入适合该组织细胞生长的培养液及适量且合适的酶液,培养一段时间,发现培养皿中细胞均已死亡,检查培养基发现它并没有被污染,则导致细胞死亡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
(2)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是___\_,共有的方法是________。
(3)与植物细胞培养液相比,动物细胞培养液中特有的成分是________。
(4)植物细胞培养要经过___\_,最终得到的是____\_,而动物细胞培养只能得到____\_,原因是_________。

将接种了红色细菌的培养皿置于紫外线下几天,结果培养皿中除长了一个白色菌落外,其余菌落都是红色的,据此,实验者应该 

[  ]

A.暂不作结论B.断定是紫外线引起产生了白色菌落的变异C.如果不继续用紫外线照射,预期那个白色菌落将转变为红色D.断定白色菌落是一种可遗传的变异

浮游法细菌浓度是指:()。

A、单位体积空气中浮游菌数(cfu/m3)

B、直径90mm培养皿静置30min后经培养得出细菌个数(个/皿)

C、在空气中随机采样,对培养基经培养得出单位体积空气中浮游菌数(cfu/m3)

D、指每一培养皿的沉降菌个数(个/皿)

学习了“微生物在生物圈的作用”后,同学小静与小雪对冰箱中是否有微生物产生质疑,小静说:“冰箱里没有微生物,存放食物,不会腐败变质.”小雪说:“冰箱里有微生物,冰箱并不具有灭菌功能,只能推迟食物腐败变质.”到底谁的观点对呢?请设计一个实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Ⅰ.请补充完整探究方案:
①把一块鲜牛肉煮成肉冻,平均分装在两个小培养皿中,贴上标签,标上A、B.
②将两个相同的大号培养皿盖在A、B培养皿上后,高温灭菌,冷却.
③将盖在A培养皿上面的大号培养皿去掉,同时,______(填“去掉”或“保留”)盖在B培养皿上面的大号培养皿,把A、B培养皿一起放入家中经常使用的冰箱中.
④每天观察并记录两个培养皿菌落生长情况.
Ⅱ.实验结果:数日后,取出发现A培养皿有细菌群落,B培养皿没有.
Ⅲ.实验结论:实验的结果支持了______同学的观点.
Ⅳ.请分析回答:
(1)该实验中的假设是______.
(2)该实验中设置B培养皿是为了起______作用.
(3)该实验中如果不进行高温灭菌,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实验的结论.
(4)A、B两组培养皿中的鲜肉冻含有微生物生活所必须的充足的水分、无机盐及丰富的______,为微生物的生活和大量繁殖创造良好的营养条件.
(5)根据所学知识,我们要延长冰箱里食物的储存期,合理的做法是______.
A.冰箱无需清洗和消毒
B.存放的熟食应用保鲜膜封装
C.频繁启闭冰箱门.

最新解答的试题
男性,72岁。有高血压病10年,长期服用降压药物,平日血压控制在130-145/70-80mmHg。日常活动正常。2月来无诱因出现发作性心悸,持续3-8小时右可自行缓解。3小时前症状再次发作,心电图提示心房颤动。目前该患者最容易出现的并发症是:

A.心力衰竭B.肺栓塞C.脑栓塞D.猝死
慢性咳嗽的一线检查有哪些()

A.肺通气功能检查B.支气管激发试验C.诱导痰细胞学检查D.24h食管PH值-多通道阻抗监测E.支气管舒张试验
支气管哮喘病人急性发作时氧分压大于45毫米汞柱
关于心源性水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心源性水肿主要是右心衰竭的表现

B.水肿特点是首先出现于身体下垂部位(下垂部流体静水压较高)

C.能起床活动者,最早出现于踝内侧,行走活动后明显,休息后减轻或消失

D.经常卧床者以眼睑部为明显
表浅淋巴结肿大,下列检查结果中,提示为淋巴结炎的是()
A.
有压痛、不光滑
B.
有破溃、质地硬
C.
质地硬、无压痛
D.
有压痛、无粘连
E.
有粘连、无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