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One of Britain"s few distinctive contributions to world culture may come to an end, according to a survey that suggests holiday postcards are more and more given up because of emails and instant messages in mobile phones.More than half of the 1000 holiday-makers interviewed said they had decided to send fewer cards, turning instead to their electronic rivals. A quarter of the respondents (受调查者) regard postcards as old-fashioned and slow to arrive. A further 14% admitted that thinking of something to fill the space was too challenging, compared with a call home.Although officially invented by a Hungarian, Emanuel Herrmann, in 1869, the idea of illustrated cards was taken up with most enthusiasm in Victorian Britain, joining Gothic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gardening as fields for which the country was famous."If the British postcard did disappear, we would lose forever something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nation, "said Chris Mottershead of Thomson Holidays, which did the survey. He was backed by Marie Angelou of Sussex University, who has investigated the importance of sending and receiving postcards. "Postcards are nothing like phone calls, instant messages and direct photo shots via the mobile, "she said. "All these are useful, practical devices, but postcards offer something else, something additional that is not simply functional, but imaginative and personal. They can create the real atmosphere of your holiday in a way that nothing else can do. They are also for more than a moment—with some people adding them to collections built up over years and years.Who first got the idea of illustrated cards?
A.Emanuel Herrmann.B.Victorian Britain.C.Chris Mottershead.D.Marie Angelou.

相关标签: 受调查者  

答案
查看答案
相关试题

二、给定资料

1.我们可以读取网络图文,我们可以聆听网络声音,但我们无法感知网络的模样。正是这虚拟的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比巨大的现实影响。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网络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也造就了中国庞大的网络群体。网民是天空的星星,遥不可及;网民是现实的个体,就在你的身边。

2009年1月初,人民网进行了一项网上调查,参与调查的网民有87.9%非常关注网络监督,当遇到社会不良现象时,93.3%的网民选择网络曝光。网络监督已经成为畅达民意、维护权益、鞭挞腐败的便捷而有效的手段。

2.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网络监督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俨然一张群众监督的“天网”。当前,有多少官员患有“网络恐惧”症?恐惧到什么程度?最恐惧什么?哪一级别的官员最怕网络监督?针对以上公众关注的问题,《人民论坛》杂志展开了广泛问卷调查。短短3天里,共有5943位网友参与。同时,《人民论坛》记者还通过发放书面问卷和随机采访的形式,调查干部和普通群众共计300人。本次调查总计参与人数6243人。

“哪一级别的干部最怕网络监督?”问卷对300位党政干部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县处级”这一选项的占47%,列第一位。而记者采访发现,宣传部长和县委书记这两个群体的官员最怕网络监督。

江苏省某县宣传部长坦言,宣传部长和县委书记这两个群体的官员之所以最怕网络,是因为宣传部长的职责就是要抓好宣传工作,宣传工作搞得好不好直接关系着当地的形象和本人工作业绩。而县委书记作为地方一把手,当地形象好不好、发展得如何,直接关系着一个地区的和谐发展与稳定。

“你认为‘网络恐惧’表现在哪些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担心工作疏漏等不良现象被曝光,影响前途”(60%);“担心私人信息被曝光,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占28%);“担心网络舆论只看错误不顾成绩,断章取义、以偏概全”(占17%);“担心网络监督混淆是非、颠倒黑自,让人有口莫辩”(占16%);“担心一些不良分子借网络监督之名,行敲诈勒索之实”(占11%)。

“您认为官员的‘网络恐惧’是好事还是坏事?”88%的受调查者认为是“好事,说明社会进步了”;6%的受调查者认为是“坏事,不利于干群和谐、社会稳定”;有6%的受调查者选择“不好说”。

从调查结果看,官员的“网络恐惧”是好事得到高度认同,说明做人做事要“心有畏惧”,才能明白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在当代社会,网络的草根性代表了更广泛的民意,因此“网络恐惧”也就是对民意的关注和尊重,当然是一种社会进步。

3.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分析了2009年77件影响力较大的社会热点事件,发现由网络爆料而引发公众关注的有23件,约占全部事件的30%。互联网已经成为新闻舆论的独立源头之一。

对于2009年的互联网舆情态势,各方解读各不相同。一些网民说:互联网已经成为“大规模杀伤性媒体”,对贪官污吏和政府不当执法形成了强大的制约力量,网民成为中国最大的虚拟而有现实力量的“压力集团”。

许多媒体将2008年定为网络监督元年,2009年网络监督的持续发力,与有关部门的积极跟进愈显默契,促进了公共事件的顺利进展。但也应注意到,网络监督力量在与被监督权力博弈过程中,还存在代价高昂、过程不甚透明等问题。

回顾这些“小人物”个案,其吸引网民眼球的“新闻性”,往往在于事件本身过于沉重——或者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或者以自残的方式求证己身清白。还记得那个因发帖反映老家违法征地问题而遭跨省追捕的河南青年王帅么?事件虽已平息,但王帅向媒体坦露心声:因为维权成本太高,今后再也不反映问题了,甚至连举报的事也不会再做。不管什么原因让这位小伙子不敢不愿再次监督,但这显然不应是社会监督发展的理想归宿。

有必要指出的是,在网络监督事件中,被监督权力过于猖狂是一回事,而本当“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一线监督部门,往往也反应迟缓,有的还敷衍搪塞。比如,在年底网络监督收官之作的内蒙古贫困县(旗)女检察长刘某坐豪车事件中,面对网络监督问题,一开始当地不是高度重视积极查明事实,而是信手拎出“诋毁”这样表达倾向明显的词汇。本来只是网民与被监督对象的博弈,结果反倒异化为与监督部门的暗中较劲。

一面是网络公民力量迅速成长,另一面是一些部门对于这股新生力量缺乏积极应对办法,或自视权威,或漫不经心,这些表现主观上或是无意,客观上却成为监督的堵点。甚至可以这样讲,网络监督成果越是丰硕,越折射出一些当地监管重责部门的工作失职。事实上也是,相当一部分网络监督事件最终得以查处,并非得益于与被监督对象距离最近监督部门的快速反应,而是上级的高度重视与强力介入。

4.近年来,网络监督不断传出令人振奋或令人震惊的消息,一些违纪违法官员被作出相应处理,一些失误的决策被及时予以纠正,一些事态的演变因民心所向而得以改变,一些制度性建设因舆论的力量而得以推动??网络监督也因此赢得了许多掌声。

“躲猫猫”,网络挤出的真相

云南玉溪北城镇男子李荞明因盗伐林木被关进看守所,几天后死亡。晋宁县公安机关称其受伤的原因是放风时和狱友玩“躲猫猫”撞在墙上。

网络监督下,事件最终真相大白。原香港立法会主席、现任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的范徐丽泰感叹:“内地网民真是好厉害呀,正是他们的执著,令糊涂事件的当事人没法糊涂过关。”

周久耕,揪出贪官代言人南京“天价烟”局长周久耕是具有代表性的网络揭丑事件,而先后被网络力量揪出来的有公款集体考察拉斯维加斯、深圳海事局某位领导不检点行为、某税务局领导酒后失态、某市级大会

睡倒一片的与会干部等。

有网友说,“请允许我感性地喟叹一声:互联网真好!它像一缕阳光,只要晒到的地方便长不了毒霉。”

“楼脆脆”,引发网友起名潮

2009年6月27日早上,上海市闵行区“莲花河畔景苑”一幢已接近完工的l3层商品楼突然整体倒塌。所幸,事故发生时恰逢清晨,建筑工人还没上班作业,只有一名工人被压身亡。这一事故被网友戏称为“楼脆脆”。

此后,“楼歪歪”“楼裂裂”“楼薄薄”等名词不断涌现。

网络的两面性,在最近的“局长日记”一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广西来宾市烟草局韩峰的情色日记被网络曝光后,他本人已被停职,但与此事相关的一些人的隐私,亦被公之于众。此外,一些轰轰烈烈甚至惊天动地的舆论声讨、追逐、抨击,也往往因为被人操纵、被人利用或与事实真相的南辕北辙而遭遇尴尬,从而引发对网络监督合法性的质疑。于是,有人用这样一句歌词表达了对网络监督的双重心态:想说爱你,也不是很容易的事。

5.从“华南虎照”当事人被判刑到“躲猫猫”事件水落石出,近年来,成了老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网络监督,“人肉搜索”更成了网友们人人都可参与的“侦察”工作。然而随之而来的虚假信息泛滥、扭曲夸大事实、个人隐私曝光等,成了“网络监督”的负效应。

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中,网络监督究竟该如何看待?记者带着不少网友的提问,走访了两会代表、委员及有关专家。

网络降低监督门槛

网友“白菜帮子”:近年来此类由网络率先引发关注,继而因网友们质疑、搜集举证并最终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并导致事情解决的案例层出不穷,且都造成全国性的影响,如何看待越来越壮大的“网络监督”?

孙南申(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从监督体系来看,对政府机关的监督是多方面的,有党的纪律监督、人大的权力监督、政府监察部门的政纪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审计部门的审计监督、专门机关的法律监督、媒体的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等。但这些监督模式都有一定的要求和程序,如到法院起诉,必须是权利当事人。相对而言网络更加方便。

王曦(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所长全国政协委员):网络监督最大的优势在于其便捷性和广泛性,让公众多了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跟其他表达意见的方式相比,网络监督所受限制最少,“门槛”最低,最接近百姓的日常生活。

李明蓉(福建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全国人大代表):网络监督的兴起,本身就是公众民主意识增强的体现;而网络又为公众行使知情、表达、参与、监督四大民主权利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警惕网络监督负效应

网友“粉红小男孩”:我们发现网友在质疑分析、寻找证据的过程中,被搜索人往往个人隐私全无,工作单位、照片、联系方式乃至家人都会被曝光。如何看待网络监督的负面效应?

王曦:正是因为网络监督的限制较少,一些网友可能会滥用这种监督方式。

李明蓉:民主是需要规则的,否则就走向民主的反面。假如网络的追索成为一些人以私利

为目的的报复工具,网民无形中就成了别人的帮凶。即使贪官和罪犯也有个人合法权利。违法犯罪、不道德行为是一回事,个人隐私是另一回事,特别是当事人的亲友更应该受到保护。

段祺华(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执行合伙人全国政协委员):在一个法制国家,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同样重要,不能因为结果是好的,就否定过程中的错误。

执法者要多倾听网上声音

网友“特雷莎”:不管“华南虎照”还是“躲猫猫”事件,网络监督发现的问题都是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为什么在现实中没能得到及时解决?

孙南申:透明度是任何一个现代文明的国家所必须的,如果规则不透明,就会潜规则盛行。司法机关可以通过网络更直接、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社情民意,掌握司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调整和改进相关工作。

王曦:要使网络与现实的互动成为常态。网民有所表达,就是希望政府能够回应,否则表达就没有意义。政府应该对官员进行

最新解答的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