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A: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B: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C: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D: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相关标签: 白桦树  

答案
查看答案
相关试题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分析:这里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一连串的把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形象生动地体现了春雨细密缠绵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B: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分析: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油蛉和蟋蟀人的行为,写出了它们鸣唱的声音之美妙,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C: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分析: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将我的暴怒、我的虐待比作刺我良心的针,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我”的羞愧和悔恨程度之深。
D: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分析: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白桦树比作“笔直站立的少年”,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牧羊人在谷底种的白桦树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充满生机的壮观景象。

课内阅读。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非常——()  欢快——()  喜爱——()
2.用“____”画出描写灰雀样子的句子。
3.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4.从语段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列宁非常喜欢这三只灰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春天来了,树林在漫长的冬眠以后醒过来。这时候,每一棵树都(活泼 活跃 活动)起来。在地下很深的地方,树根已经在吸取解冻了的土壤的潮气。
  春天的汁液源源不断地沿着树干上升,灌进树的叶芽,它们长得(饱饱 胀胀 鼓鼓)的,眼看就会绽开,吐出嫩绿的树叶来。
  记得有一天,我正在树林里徘徊。忽然,远处什么地方传来了斧子砍树的声音。“奇怪,”我想,“这些地方明明是(制止 禁止 停止)伐树的呀。”我快步朝那声音走去。可是声音很快停止了。我来到树林边,那儿已经没人了。
  我停住脚步,看看周围。我在路边上看到一棵枝条繁密的老白桦树。它的树干上,离老远就看得见有新砍下的斧子印。
  我走到这棵树跟前,仔细察看那深深的斧痕。透明的白桦树汁一缕缕地沿着树干流下来。我朝上看,那是繁密的树枝,上面布满着淡紫色的叶芽。“它们已经不会绽开了,”我想,“那本来会营养它们的树汁,现在白白流到地上去了。这棵树就要慢慢地凋萎和死掉。要培植这么一棵树,得要不少时间啊——50年。可是有人为了想喝那么两三口略带甜味的树汁,竟做了这样的坏事。”
  这样摧残树木的事远不止这一桩。
1.用“√”在文中括号内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
2.有人砍一棵老白桦树的目的是______\_,可他造成的危害是_______。
3.用几句话表达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原始时期,白桦树上的尺蠖蛾,它的颜色是白色的。后来工业发展时期白桦树被熏成了黑色,尺蠖蛾也变成了黑色,谁支持这种适者生存的理论?

A达尔文

B牛顿

C爱因斯坦

材料:岳桦(任林举)第一次去长白山,是1995年的夏天。也是从那时起,才知道岳桦是一种树的名字。那是一种只在长白山上才有的树。那时的长白山,还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旅游开发,所以并没有什么所谓的“景点”,许多人去长白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去看天池。我们大概也是那个样子,所以一爬上汽车,人们的心和飞旋的汽车轮就达成高度的默契,一路盘旋而上,直奔峰顶。尽管一路上的好花、好树、好景色层出不穷,似乎都与我们无关。过后,当我重新翻阅那天的记忆时,除太阳未出时的美人松剪影和最后的那泓天池水还算清晰,中间大部分片段都是些红绿交错、模模糊糊的虚影,如一张张焦距没有对准的照片。只有那些岳桦树对于我来说,却是一个意外,也是一个惊奇。接近山顶时,我无意中将疲惫的目光从嘈杂的人群转向车外,突然,我感觉到,有什么我不知道的事情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那些树,纷纷地沿着山体将身躯匍匐下去,并在斜上方把树梢吃力地翘起。在透明的、微微颤抖的空气里,我仿佛看到一种神秘的力量或意志,正加到这些树的躯干之上,使这些倔强的生命在挣扎中发出了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这些树的名字,就叫做岳桦。本来,树与树并立于一处时应该叫做林或森林,但许许多多的岳桦树并存一处时,我们却无法以“林”这个象形字来定义这个集体。因为它们并不是站立,而是匍匐,像一些藏在掩体下准备冲锋或被火力压制于某一高地之下的士兵那样,集体卧伏于长白山靠近天池的北坡。如果非给它们一个词不可的话,或许叫做“阵”或“阵营”更合适一些。那么,构成这个巨大阵营的,到底是怎样的一支队伍?它们到底肩负着怎样的使命?我不知道白桦和岳桦在血缘上有什么联系,不知道它们到底是不是同一种植物,但我坚信,它们彼此是迥然不同的,就算当初它们的生命基因都来自同一棵白桦树上的同一颗种子。白桦树生在山下,与溪水、红枫相伴,过着养尊处优、风流浪漫的日子,风来起舞,雨来婆娑,春天一顶翠绿的冠,秋日满头金色的发,享尽人间的艳羡,占尽色彩的风流,如幸运的富家子弟,如万人追捧的明星。而岳桦却命里注定难逃绝境,放眼身前身后的路,回首一生的境遇,却是道不尽的苍茫、苍凉与沧桑。有人断言:“性格决定命运。”暂不说这句话用于人是否准确,但用到树上,肯定是不准确的,实在讲,应该是命运决定了性格。岳桦,之所以看起来倔强而壮烈,正是由于它们所处的环境的残酷。想当初,所有的桦都是长白森林里白衣白马的少年,峰项谷底任由驰骋。后来,那场声势浩大的火山喷发,将所有的树逼下峰顶,就在向下奔逃的过程中,命运伸出了它无形的脚,一部分桦便应声跌倒。一个跟头跌下去,就掉入了时间的陷阱,再爬起来,一切都不似从前。前边已经是郁郁葱葱的一片,每一种树都沿着山坡占据了自己的有利地形,没有了空间,没有了去路;而后面,却是火山爆发后留下的遍地疮痍与废墟,以及高海拔的寒冷,但那里却有着绝地求生的巨大空间,尽管那里有风,有雪,有雷电,有滚烫的岩石和冰冷的水,最后,它们还是选择了调头向上。一旦选择了返身向上,桦就变成了岳桦。而今,不管我们把怎样的情感与心愿给予岳桦。岳桦也不可能变成那些明快而轻松的白桦了,如同山下的白桦永远也不能够站到它们这个高度一样,它们再也不可能回到最初的平凡与平淡。因为从白桦到岳桦,作为一种树已经完成了对树本身或者对森林的超越,它们的生命已经发生了某种质变。而今,与山中的那些树相比,它们看起来却更像一场风;与那些各种形态的物质存在相比,岳桦更像一种抽象的精神。(注:有删节)

问题(1):第二段中,作者在描写长白山之行时插入了一段事后的回忆,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问题(2):作者坚信岳桦与白桦是迥然不同的,他的主要理由是什么?请根据文意作简要概括。
最新解答的试题